志在四方成語故事_成語“志在四方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拼音】志在四方zhìzàisìfāng
【釋義】志:志向;四方:各處天下。形容有遠大的志向和理想。
【出處】元·關漢卿《裴度還帶》第三折:“立忠信男兒志四方,居王佐丹房定八方,撫萬姓,定邊疆。”
【主人公】孔穿
【近義詞】雄心壯志
【反義詞】胸無大志、鼠目寸光

【成語故事】

“志在四方”由“四方之志”衍變而來。“四方之志”出自秦朝孔鮒編撰的《孔叢子》(記述孔子及其後代言行的一部書)。《孔叢子·儒服》篇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:

孔子第五代孫孔穿,字子高,出遊趙國(今河北省南部一帶)。在趙國,他和趙勝(即平原君)門下的賓客鄒文、季節兩人交了朋友。後來孔穿要回魯國了、鄒、季兩人上路相送,一直送了三天,陪著走了不少路,總是戀戀不舍。臨別的時候,鄒文、季節竟難過得流下眼淚,而孔穿隻躬身向他倆輕輕一揖,就轉身而去。與孔穿同行的人不理解他為什麼如此不近人情。孔穿說:起初我以為他們都是大丈夫,想不到這兩個人卻如此婆婆媽媽,“人生則有四方之志”,怎麼能兒女情長、長期聚在一起呢?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