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春秋】的意思是什麼?【春秋】是什麼意思?

【春秋】的意思是什麼?【春秋】是什麼意思?

【春秋】的意思是:春秋chūn qiū 1.  春季與秋季。  ●《禮記•王制》:「春秋教以《禮》《樂》,冬夏教以《詩》《書》。」  ●晉陶潛《移居》詩之二:「春秋多佳日,登高賦新詩。」  ●沈從文《從文自傳·我所生長的地方》:「春秋二季農事起始與結束時,照例有老年人向各處人傢斂錢,給社稷神唱木傀儡戲。」 2.  指春秋兩季的祭祀。  ●《國語•楚語上》:「唯是春秋所以從先君者,請為‘靈’若‘厲’。」韋昭註:「春秋,言春秋禘、祫。」 3.  泛指祭祀。  ●《左傳•僖公十三年》:「春秋窀穸之事。」 4.  泛指四時。  ●《詩·魯頌·閟宮》:「春秋匪解,享祀不忒。」  ●鄭玄箋:「春秋猶言四時也。」  ●漢張衡《東京賦》:「於是春秋改節,四時迭代。」  ●南朝梁劉孝標《辯命論》:「今以其片言,辯其要趣,何異乎夕死之類,而論春秋之變哉。」 5.  光陰;歲月。  ●《楚辭•遠遊》:「春秋忽其不淹兮,奚久留此故居。」  ●《漢書•晁錯傳》:「刻於玉版,藏於金匱,歷之春秋,紀之後世,為帝者祖宗,與天地相終。」  ●郭小川《登九山》詩:「望一望,想一想,誰不感到虛度春秋。」 6.  年紀;年數。  ●《戰國策•楚策四》:「今楚王之春秋高矣,而君之封地,不可不早定也。」  ●北魏楊炫之《洛陽伽藍記•永寧寺》:「皇帝晏駕,春秋十九。」  ●李廣田《老渡船》:「他在這種情形中已渡過了五十幾個春秋。」 7.  編年體史書名。相傳孔子據魯史修訂而成。所記起於魯隱公元年,止於魯哀公十四年,凡二百四十二年。敘事極簡,用字寓褒貶。為其傳者,以《左氏》、《公羊》、《谷梁》最著。  ●《孟子•滕文公下》:「孔子懼,作《春秋》。」  ●宋范仲淹《近名論》:「孔子作《春秋》,即名教之書也。善者褒之,不善者貶之,使後世君臣,愛令名而勸,畏惡名而慎矣。」  ●范文瀾蔡美彪等《中國通史》第一編第四章第十節:「《春秋》是一部編年體的歷史。」 8.  古編年史的通稱。如周之《春秋》,燕之《春秋》等。  ●漢以後有《楚漢春秋》、《吳越春秋》等。亦泛指史冊、歷史。  ●《史記•樂毅列傳》:「臣聞賢聖之君,功立而不廢,故著於春秋。」  ●唐劉知幾《史通•六傢》:「墨子曰‘吾見百國春秋’,蓋皆指此也。」  ●康有為《聞徐子靜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淚下》詩:「冤獄兩年悲黨錮,維新元老記春秋。」  ●光未然《英雄鉆井隊》詩:「誓為祖國獻石油,甘灑熱血寫春秋。」 9.  春秋、戰國諸子之書,也有以「春秋」為名的,如《晏子春秋》、《呂氏春秋》等。 10.  指褒貶。  ●《春秋》用字,意寓褒貶,因藉其意。  ●清和邦額《夜譚隨錄•崔秀才》:「胸中自有涇渭,皮裡自具春秋。」  ●清蒲松齡《聊齋志異•郭生》:「王(王生)諦玩之,其所塗留,似有春秋。」 11.  時代名。  ●孔子《春秋》記事,從周平王四十九年,至周敬王三十九年(公元前722年-前481年)。計二百四十二年,史稱春秋時代。今多以周平王東遷至韓、趙、魏三傢分晉(公元前770年-前476年)共二百九十五年,為春秋時代。  ●《孟子•盡心下》:「春秋無義戰,彼善於此,則有之矣。」  ●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•正緯》:「春秋之末,群經方備。」  ●唐韓愈《進士策問》:「春秋之時,百有餘國。」★「春秋」在《漢語大詞典》第7100頁 第5卷 645★「春秋」在《現代漢語詞典》第208頁★「春秋」在《漢語辭海》的解釋★「春秋」在《重編國語辭典》的解釋春秋chūn qiū 1.    春季與秋季。   ▶ 《禮記•王制》:「春秋教以《禮》《樂》,冬夏教以《詩》《書》。」   ▶ 晉·陶潛《移居》詩之二:「春秋多佳日,登高賦新詩。」   ▶ 沈從文《從文自傳•我所生長的地方》:「春秋二季農事起始與結束時,照例有老年人向各處人傢斂錢,給社稷神唱木傀儡戲。」 2.    指春秋兩季的祭祀。   ▶ 《國語•楚語上》:「唯是春秋所以從先君者,請為‘靈’若‘厲’。」   ▶ 韋昭註:「春秋,言春秋禘、祫。」 3.    泛指祭祀。   ▶ 《左傳•僖公十三年》:「春秋窀穸之事。」 4.    泛指四時。   ▶ 《詩•魯頌•閟宮》:「春秋匪解,享祀不忒。」   ▶ 鄭玄箋:「春秋猶言四時也。」   ▶ 漢·張衡《東京賦》:「於是春秋改節,四時迭代。」   ▶ 南朝·梁·劉孝標《辯命論》:「今以其片言,辯其要趣,何異乎夕死之類,而論春秋之變哉。」 5.    光陰;歲月。   ▶ 《楚辭•遠遊》:「春秋忽其不淹兮,奚久留此故居。」   ▶ 《漢書•晁錯傳》:「刻於玉版,藏於金匱,歷之春秋,紀之後世,為帝者祖宗,與天地相終。」   ▶ 郭小川《登九山》詩:「望一望,想一想,誰不感到虛度春秋。」 6.    年紀;年數。   ▶ 《戰國策•楚策四》:「今楚王之春秋高矣,而君之封地,不可不早定也。」   ▶ 北魏·楊衒之《洛陽伽藍記•永寧寺》:「皇帝晏駕,春秋十九。」   ▶ 李廣田《老渡船》:「他在這種情形中已渡過了五十幾個春秋。」 7.    編年體史書名。相傳孔子據魯史修訂而成。所記起於魯隱公元年,止於魯哀公十四年,凡二百四十二年。敘事極簡,用字寓褒貶。為其傳者,以《左氏》、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最著。   ▶ 《孟子•滕文公下》:「孔子懼,作《春秋》。」   ▶ 宋·范仲淹《近名論》:「孔子作《春秋》,即名教之書也。善者褒之,不善者貶之,使後世君臣,愛令名而勸,畏惡名而慎矣。」   ▶ 范文瀾·蔡美彪等《中國通史》第一編第四章第十節:「《春秋》是一部編年體的歷史。」 8.    古編年史的通稱。如周之《春秋》,燕之《春秋》等。   ▶ 漢以後有《楚漢春秋》、《吳越春秋》等。亦泛指史冊、歷史。   ▶ 《史記•樂毅列傳》:「臣聞賢聖之君,功立而不廢,故著於春秋。」   ▶ 唐·劉知幾《史通•六傢》:「墨子曰‘吾見百國春秋’,蓋皆指此也。」   ▶ 康有為《聞徐子靜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淚下》詩:「冤獄兩年悲黨錮,維新元老記春秋。」   ▶ 光未然《英雄鑽井隊》詩:「誓為祖國獻石油,甘灑熱血寫春秋。」 9.    春秋、戰國諸子之書,也有以「春秋」為名的,如《晏子春秋》、《呂氏春秋》等。 10.    指褒貶。   ▶ 《春秋》用字,意寓褒貶,因藉其意。   ▶ 清·和邦額《夜譚隨錄•崔秀才》:「胸中自有涇渭,皮裏自具春秋。」   ▶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•郭生》:「王(王生)諦玩之,其所塗留,似有春秋。」 11.    時代名。   ▶ 孔子《春秋》記事,從周平王四十九年,至周敬王三十九年(公元前722年-前481年)。計二百四十二年,史稱春秋時代。今多以周平王東遷至韓、趙、魏三傢分晉(公元前770年-前476年)共二百九十五年,為春秋時代。   ▶ 《孟子•盡心下》:「春秋無義戰,彼善於此,則有之矣。」   ▶ 南朝·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•正緯》:「春秋之末,群經方備。」   ▶ 唐·韓愈《進士策問》:「春秋之時,百有餘國。」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春秋chūn qiū 補義條目  也指譏笑;諷刺。▶ 《鼓掌絕塵》第二回:「小弟往常在書房中獨坐無聊的時節,也常好胡謅幾句,隻是吟來全沒一毫詩氣。朋友中有春秋我的,都道是筊經。」▶ 《雨花香•少知非》:「那懷哥眼界極廣,那裏看得他在心,所以鬼臉春秋,不時波及。鄭友是個聰明人,用了幾十兩銀子,反討不得個歡喜,心中深自懊悔。」

春秋的拼音chūn qiū

春秋是什麼意思

春秋

chūn qiū
1.春季與秋季。
●《禮記•王制》:「春秋教以《禮》《樂》,冬夏教以《詩》《書》。」
●晉陶潛《移居》詩之二:「春秋多佳日,登高賦新詩。」
●沈從文《從文自傳·我所生長的地方》:「春秋二季農事起始與結束時,照例有老年人向各處人傢斂錢,給社稷神唱木傀儡戲。」
2.指春秋兩季的祭祀。
●《國語•楚語上》:「唯是春秋所以從先君者,請為‘靈’若‘厲’。」
韋昭註:「春秋,言春秋禘、祫。」
3.泛指祭祀。
●《左傳•僖公十三年》:「春秋窀穸之事。」
4.泛指四時。
●《詩·魯頌·閟宮》:「春秋匪解,享祀不忒。」
●鄭玄箋:「春秋猶言四時也。」
●漢張衡《東京賦》:「於是春秋改節,四時迭代。」
●南朝梁劉孝標《辯命論》:「今以其片言,辯其要趣,何異乎夕死之類,而論春秋之變哉。」
5.光陰;歲月。
●《楚辭•遠遊》:「春秋忽其不淹兮,奚久留此故居。」
●《漢書•晁錯傳》:「刻於玉版,藏於金匱,歷之春秋,紀之後世,為帝者祖宗,與天地相終。」
●郭小川《登九山》詩:「望一望,想一想,誰不感到虛度春秋。」
6.年紀;年數。
●《戰國策•楚策四》:「今楚王之春秋高矣,而君之封地,不可不早定也。」
●北魏楊炫之《洛陽伽藍記•永寧寺》:「皇帝晏駕,春秋十九。」
●李廣田《老渡船》:「他在這種情形中已渡過了五十幾個春秋。」
7.編年體史書名。相傳孔子據魯史修訂而成。所記起於魯隱公元年,止於魯哀公十四年,凡二百四十二年。敘事極簡,用字寓褒貶。為其傳者,以《左氏》、《公羊》、《谷梁》最著。
●《孟子•滕文公下》:「孔子懼,作《春秋》。」
●宋范仲淹《近名論》:「孔子作《春秋》,即名教之書也。善者褒之,不善者貶之,使後世君臣,愛令名而勸,畏惡名而慎矣。」
●范文瀾蔡美彪等《中國通史》第一編第四章第十節:「《春秋》是一部編年體的歷史。」
8.古編年史的通稱。如周之《春秋》,燕之《春秋》等。
●漢以後有《楚漢春秋》、《吳越春秋》等。亦泛指史冊、歷史。

《史記•樂毅列傳》:
「臣聞賢聖之君,功立而不廢,故著於春秋。」
●唐劉知幾《史通•六傢》:「墨子曰‘吾見百國春秋’,蓋皆指此也。」
●康有為《聞徐子靜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淚下》詩:「冤獄兩年悲黨錮,維新元老記春秋。」
●光未然《英雄鉆井隊》詩:「誓為祖國獻石油,甘灑熱血寫春秋。」
9.春秋、戰國諸子之書,也有以「春秋」為名的,如《晏子春秋》、《呂氏春秋》等。
10.指褒貶。
●《春秋》用字,意寓褒貶,因藉其意。

清和邦額《夜譚隨錄•崔秀才》:
「胸中自有涇渭,皮裡自具春秋。」
●清蒲松齡《聊齋志異•郭生》:「王(王生)諦玩之,其所塗留,似有春秋。」
11.時代名。
●孔子《春秋》記事,從周平王四十九年,至周敬王三十九年(公元前722年-前481年)。計二百四十二年,史稱春秋時代。今多以周平王東遷至韓、趙、魏三傢分晉(公元前770年-前476年)共二百九十五年,為春秋時代。

《孟子•盡心下》:
「春秋無義戰,彼善於此,則有之矣。」
●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•正緯》:「春秋之末,群經方備。」
●唐韓愈《進士策問》:「春秋之時,百有餘國。」

★「春秋」在《漢語大詞典》第7100頁 第5卷 645

★「春秋」在《現代漢語詞典》第208頁

★「春秋」在《漢語辭海》的解釋

★「春秋」在《重編國語辭典》的解釋

春秋

chūn qiū

1.
春季與秋季。
▶ 《禮記•王制》:「春秋教以《禮》《樂》,冬夏教以《詩》《書》。」
▶ 晉·陶潛《移居》詩之二:「春秋多佳日,登高賦新詩。」
▶ 沈從文《從文自傳•我所生長的地方》:「春秋二季農事起始與結束時,照例有老年人向各處人傢斂錢,給社稷神唱木傀儡戲。」

2.
指春秋兩季的祭祀。
▶ 《國語•楚語上》:「唯是春秋所以從先君者,請為‘靈’若‘厲’。」
▶ 韋昭註:「春秋,言春秋禘、祫。」

3.
泛指祭祀。
▶ 《左傳•僖公十三年》:「春秋窀穸之事。」

4.
泛指四時。
▶ 《詩•魯頌•閟宮》:「春秋匪解,享祀不忒。」
▶ 鄭玄箋:「春秋猶言四時也。」
▶ 漢·張衡《東京賦》:「於是春秋改節,四時迭代。」
▶ 南朝·梁·劉孝標《辯命論》:「今以其片言,辯其要趣,何異乎夕死之類,而論春秋之變哉。」

5.
光陰;歲月。
▶ 《楚辭•遠遊》:「春秋忽其不淹兮,奚久留此故居。」
▶ 《漢書•晁錯傳》:「刻於玉版,藏於金匱,歷之春秋,紀之後世,為帝者祖宗,與天地相終。」
▶ 郭小川《登九山》詩:「望一望,想一想,誰不感到虛度春秋。」

6.
年紀;年數。
▶ 《戰國策•楚策四》:「今楚王之春秋高矣,而君之封地,不可不早定也。」
▶ 北魏·楊衒之《洛陽伽藍記•永寧寺》:「皇帝晏駕,春秋十九。」
▶ 李廣田《老渡船》:「他在這種情形中已渡過了五十幾個春秋。」

7.
編年體史書名。相傳孔子據魯史修訂而成。所記起於魯隱公元年,止於魯哀公十四年,凡二百四十二年。敘事極簡,用字寓褒貶。為其傳者,以《左氏》、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最著。
▶ 《孟子•滕文公下》:「孔子懼,作《春秋》。」
▶ 宋·范仲淹《近名論》:「孔子作《春秋》,即名教之書也。善者褒之,不善者貶之,使後世君臣,愛令名而勸,畏惡名而慎矣。」
▶ 范文瀾·蔡美彪等《中國通史》第一編第四章第十節:「《春秋》是一部編年體的歷史。」

8.
古編年史的通稱。如周之《春秋》,燕之《春秋》等。
▶ 漢以後有《楚漢春秋》、《吳越春秋》等。亦泛指史冊、歷史。
▶ 《史記•樂毅列傳》:「臣聞賢聖之君,功立而不廢,故著於春秋。」
▶ 唐·劉知幾《史通•六傢》:「墨子曰‘吾見百國春秋’,蓋皆指此也。」
▶ 康有為《聞徐子靜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淚下》詩:「冤獄兩年悲黨錮,維新元老記春秋。」
▶ 光未然《英雄鑽井隊》詩:「誓為祖國獻石油,甘灑熱血寫春秋。」

9.
春秋、戰國諸子之書,也有以「春秋」為名的,如《晏子春秋》、《呂氏春秋》等。

10.
指褒貶。
▶ 《春秋》用字,意寓褒貶,因藉其意。
▶ 清·和邦額《夜譚隨錄•崔秀才》:「胸中自有涇渭,皮裏自具春秋。」
▶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•郭生》:「王(王生)諦玩之,其所塗留,似有春秋。」

11.
時代名。
▶ 孔子《春秋》記事,從周平王四十九年,至周敬王三十九年(公元前722年-前481年)。計二百四十二年,史稱春秋時代。今多以周平王東遷至韓、趙、魏三傢分晉(公元前770年-前476年)共二百九十五年,為春秋時代。
▶ 《孟子•盡心下》:「春秋無義戰,彼善於此,則有之矣。」
▶ 南朝·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•正緯》:「春秋之末,群經方備。」
▶ 唐·韓愈《進士策問》:「春秋之時,百有餘國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春秋

chūn qiū
補義條目
也指譏笑;諷刺。
▶ 《鼓掌絕塵》第二回:「小弟往常在書房中獨坐無聊的時節,也常好胡謅幾句,隻是吟來全沒一毫詩氣。朋友中有春秋我的,都道是筊經。」
▶ 《雨花香•少知非》:「那懷哥眼界極廣,那裏看得他在心,所以鬼臉春秋,不時波及。鄭友是個聰明人,用了幾十兩銀子,反討不得個歡喜,心中深自懊悔。」

春秋的近義詞年齡

春秋的英語單詞1.history

用春秋造句

    1.”我們男的隻管春秋兩季地租子,閑時隻帶著小爺們出門子就完了,我隻管跟太太奶奶們出門的事.”
    2.”姨太太已有了春秋,外甥年輕不知世路,在外住著恐有人生事.”
    3.“天下之生久矣,一治一亂”是孟子對“生民以來”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演變規律的總結。
    4.《春秋》之義,不以父命辭王命,不以傢事辭王事。象這樣的,指不勝屈。(清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一回)
    5.《七國春秋平話》後集中卷:“齊王伐功矜能,謀不逮下,廢黜賢良,信任諂諛。”
    6.《秦並六國平話》上卷:“春秋五伯之後,又有戰國七雄,天下龍爭虎戰,幹戈塗炭,未肯休歇。”
    7.〖示例〗紛紛戰國尚尊周,五霸爭強作列侯,率土之濱承治化,威名耿耿壯春秋。 ★元·鄭光祖《智勇定齊》第一折
    8.〖示例〗今陛下春秋鼎盛,天錫勇智,此萬世一時也。 ★宋 蘇軾《擬進士對禦試策》
    9.〖示例〗今陛下春秋鼎盛,天錫勇智,此萬世一時也。 ★宋·蘇軾《擬進士對禦試策》
    10.按《春秋》經傳,舉例發凡。(南朝梁 劉勰《文心雕龍 史傳》)
    11.按《春秋》經傳,舉例發凡。(南朝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史傳》)
    12.百歲春秋,今逢華誕,為申燕喜,聊上蕪詞。
    13.北部以崇寧殿、春秋樓為中心,又分成前殿和後宮兩部分。
    14.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高崇文激動地說,從春秋時期到西漢時期的簡牘一次出土2萬餘枚,這還是第一次。
    15.初意卻不過貪圖少寫一個字,並非有什麼春秋筆法。(魯迅《熱風 反對“含淚”的批評傢》)
    16.初意卻不過貪圖少寫一個字,並非有什麼春秋筆法。(魯迅《熱風·反對“含淚”的批評傢》)
    17.春秋(元前770年-前476年)期,位於薊國西南面的另一個封國燕,吞沒了薊,並迂都於薊城。
    18.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僖公十五年》:“茍列定矣,敢不承命。”
    19.春秋·齊·管仲《管子·白心》:“不日不月,而事以從;不卜不筮,而謹知吉兇。”
    20.春秋初年,周惠王和周襄王先後對幫助王室平叛的諸侯國進行賞賜。
    21.春秋佳日,常作郊遊。
    22.春秋十載鑄輝煌 翰海1994-2004紀事
    23.春秋時代,齊國派兵攻打魯國。
    24.春秋時的晉“作爰田” ,開創了由國傢來實施大規模分戶授田之先河。
    25.春秋時期,王室衰微,諸侯爭霸,卿大夫崛起,傢臣活躍,宗法制開始動搖,政治秩序陷入混亂。
    26.春秋時期,吳王夫差將他的父親闔閭葬在這裡。
    27.春秋時期楚國不分封,而采取縣制,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,可以說,中國古代官僚制的萌芽也源於楚國的縣制。
    28.春秋時期楚國縣的涵義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,即:“縣鄙”之縣和“縣邑”之縣。
    29.春秋戰國雕塑
    30.春秋戰國青銅器
    31.春秋戰國時期,許多諸侯國行王道,近悅遠來,擴大自己的勢力。
    32.春秋戰國時期;許多諸侯國行王道;近悅遠來;擴大自己的勢力。
    33.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傢對我國學術思想的影響是深遠的。
    34.春秋戰國時期政治思想
    35.春秋戰國玉器
    36.從春秋到戰國的諸多政治傢雖然對法律制度有很深的研究,但都沒有人留下類似《法經》的專門法律著作;
    37.當堂弟來邀請她到南方他傢裡去時,奧菲麗亞小姐已度過了四十五個清凈的春秋。
    38.鄧對於他也就和劉玄德之於諸葛孔明,幾幾乎是言聽計從的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 北伐途次》二十六)
    39.東南又生一越,為其腹心之患。★明·劉基《春秋明經·吳入郢於越入吳公會晉侯及吳子於黃池於越入吳》
    40.而自己呢;雖然前一段身處逆境;流年不利;但倚恃個人的頑強奮鬥;終究否極泰來;轉敗為勝。(康式昭、奎曾《大學春秋》)
    41.發軔於春秋戰國時代的儒、法、道、兵諸傢管理思想受到中國傳統思維模式的制約和陶范。
    42.高雲覽《小城春秋》第17章:“她愛的是四敏!矢志不渝的愛著。”
    43.高雲覽《小城春秋》第六章:“死者的親人撲在屍體旁邊,呼天喚地的大哭。”
    44.古人每愛說“文如其人”,然如像光慈的為人與其文章之相似,在我的經驗上,卻是很少見的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·創造十年續篇》)
    45.古人說:“春秋無義戰。”
    46.古人說:“春秋無義戰。”於今帝國主義則更加無義戰,隻有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階級有義戰。(毛澤東《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》)
    47.郭沫若《革命春秋·到浦東去來》:“十日不見,多少有點脾肉之嘆的向華似乎更加煥發了。”
    48.漢·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必仁且知》:“《春秋》之法,上變古易常,應是而有天災者,謂幸國。”
    49.漢·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天地陰陽》:“為人主者,予奪生殺,各當其義。”
    50.漢·趙曄《吳越春秋·勾踐歸國外傳》:“臣聞峻高者聵,茂葉者摧,日中則移,月滿則虧。”
    51.漢·趙曄《吳越春秋·勾踐入臣外傳》:“大王赦其深辜,裁加役臣,使執箕帚。”
    52.壞法亂紀自王朝,史書特繼春秋筆。★清·張鵬翀《經史法戒詩》
    53.會盟問題,是春秋史領域一個頗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。
    54.蟪蛄不知春秋
    55.及入宮庭,見王春秋鼎盛,妾非敢怨王,但自嘆生不及時耳!(明 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七十一回)
    56.江西銅嶺古銅礦遺址出土了西周的桔槔、商代至春秋的滑車等礦山機械多具。
    57.僅在《呂氏春秋》一篇中,就有這樣幾則:
    58.晉·范寧《春秋谷梁傳序》:“昔周道衰陵,乾綱絕紐。禮樂崩壞,彝倫攸斁。”
    59.晉·孫盛《魏氏春秋》:“盛以此為美談,無乃賊夫人之子與?”
    60.孔子(公元551-前479)是春秋時期魯國人,名丘,字仲尼。
    61.孔子人學總結了殷商、周至春秋末年有關天人關系認識的積極成果,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
    62.孔子作《春秋》而亂臣賊子懼;梁竦作《七序》而竊位素餐者慚。(明 李贄《初潭集 師友二》)
    63.孔子作《春秋》而亂臣賊子懼;梁竦作《七序》而竊位素餐者慚。(明·李贄《初潭集·師友二》)
    64.苦心孤詣地運動著做了一次大總統,後來被人趕跑了,跑向天津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 創造十年》)
    65.禮學與《春秋》學的互動關系 ,說明漢代經學的特征之一就是經典互證法
    66.靈臺春秋鐵劍
    67.靈巖山的古跡名勝,多半與春秋時期的吳王、西施有關。
    68.美味醬菜,春秋皆宜。
    69.明·劉基《春秋明經·齊侯使其弟年來聘有年》:“殺之者無禁,暴明其惡,恭行天罰,宣也。”
    70.那我不費俄頃的的遲疑,或許早就是唯命是聽的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 創造十年》)
    71.那我不費俄頃的的遲疑,或許早就是唯命是聽的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·創造十年》)
    72.南朝·宋·范曄《後漢書·崔寔傳》:“量力度德,《春秋》之義。”
    73.破八傢藩籬,而自成一獨往獨來文字。(清 平步青《霞外捃屑 顧黃公春秋論》)
    74.破八傢藩籬,而自成一獨往獨來文字。(清·平步青《霞外捃屑·顧黃公春秋論》)
    75.其以半殖民地的風貌出現於世界也,和我們實在是難兄難弟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 創造十年續編》)
    76.清 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19回:“就叫范宗華為廟官,春秋兩祭,永垂不朽。”
    77.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38回:“眼前道路無經緯,皮裡春秋空黑黃。”
    78.清·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》:“春秋責備賢者,未可以士大夫之義律兒女子。”
    79.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傳》第十回:“夏蟲不可言冰,蟪蛄不知春秋。”
    80.清·傷時子《蒼鷹擊·題詞》:“冷盡初心恨未休,吞聲忍淚幾春秋?”
    81.清明節可以追溯到春秋時代。
    82.清王室的祭祀分朝、日、夕三祭,還有春秋祭,季節祭等。
    83.然雜取《公羊》《谷梁》以釋《左氏》,此乃以冠雙屨,將絲綜麻,方鑿圓枘,其可入呼?(唐·孔穎達《春秋正義序》)
    84.儒學是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正宗,《春秋左氏傳》乃其核心經典“五經”之一。
    85.若夫制作之文,所以彰往考來,情見乎辭。★晉·杜預《〈春秋經傳集解〉序》
    86.三年喪始於商周,但到春秋戰國時期已很少有人實行。
    87.是有雕墻峻宇,列冠蓋於宜城;塞陌填街,考春秋於太學。★唐·楊炯《遂州長江縣孔子廟堂碑》
    88.孫武子即孫武,中國春秋時代的著名軍事學傢,著《孫子》十三篇。
    89.他的身上是帶著有我們的盤費的,那兩名轎夫不會圖財害命嗎?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 北伐途次》)
    90.他的身上是帶著有我們的盤費的,那兩名轎夫不會圖財害命嗎?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·北伐途次》)
    91.他那口齒的清白,措辭的簡潔,思路的有條有理,的確是名不虛傳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 創造十年續篇》)
    92.他雖然在經濟公寓裡渡過了十個春秋,但幾乎沒有人認識他。
    93.他曾這樣說過: 後世之人,“知吾者《春秋》也,罪吾者《春秋》也”。
    94.他這是打馬虎眼,麻痹我們大夥兒,假充好人,想混過這一關去!(老舍《華實春秋》)
    95.天子封我掌國邦,三宮六院皆欽付。 ◎彈詞《英烈春秋》
    96.天子封我掌國邦,三宮六院皆欽付。★彈詞《英烈春秋》
    97.同時,他將義理貫穿於《春秋》史事之中,並將義理作為史書寫作的指導原則。
    98.王朔《千萬別把我當人》:“今朝有酒今朝醉,管它冬夏與春秋。”
    99.望三五夜月對影而雙天上人間齊煥采;占八千春秋百分之一椿庭萱室共遐齡。★見“八十雙壽”聯
    100.為朋友兩肋插刀,不算什麼。★高雲覽《小城春秋》第29章
    101.我根據數日來的長驅直入,滿相信著先頭部隊是已經進入了武昌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 北伐途次》)
    102.我軍以破竹之勢進逼武昌,今聞已進展到離武昌城僅中國裡百五十裡之地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 北伐途次》)
    103.我軍以破竹之勢進逼武昌,今聞已進展到離武昌城僅中國裡百五十裡之地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·北伐途次》)
    104.我們幾乎可以說,對冉阿讓,無所謂太陽,無所謂春秋佳日,無所謂晴空,無所謂四月天的清涼曉色。
    105.我們在這世上所過的七八十載春秋與靈界相比,不過是短短一剎那。
    106.我如饑似渴地把那二十幾頁的長文,一口氣讀下去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 學生時代》)
    107.我一個人留在蘇州,真正成了一個孤臣孽子了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 脫離蔣介石以後》)
    108.我一個人留在蘇州,真正成了一個孤臣孽子了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·脫離蔣介石以後》)
    109.五經:易經、書經、詩經、禮記、春秋
    110.俠士是中華武術史上特有的社會現象,從春秋戰國興起一直延續到近代。
    111.下陵上替,雖令不從,此其效也。★明·劉基《春秋明經·城費叔弓帥師圍費》
    112.新開設的中學,更是一塌糊塗,笑話百出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 學生時代》)
    113.學藝社曾經大大地歡宴過他們,請了章士釗做陪客,我自己也曾叨陪末座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·創造十年續編》)
    114.一鳴驚人,實在是出乎意外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 創造十年續篇》)
    115.一些市民反映,傢中陽臺上春秋季才開花的盆花如一串紅、二喬玉蘭等,現時也紅花綠葉,十分美麗。
    116.以前讀過的從兩周春秋戰國的古文,到漢賦、唐詩、宋詞、明清小說,到現代的文學作品.
    117.因此,魏晉“春秋決獄”最終導向了中國法律的人治、專制化。
    118.運籌人間冷暖,遙控雅室春秋。
    119.在春秋兩季,牛仔們把牛圍在一起,並把肉用牛與牛群分開。
    120.在那裡,古樹搖曳春秋,山花自謝自開,植被茸茸生煙,海子和瀑佈隨著季節的推移而變幻多姿;
    121.在我自己的思想上也正感受著一種進退維谷的苦悶。(離沫若《革命春秋 創造十年》)
    122.早在春秋時期,鄭莊公命人在今開封市城南45千米處朱仙鎮的古城村,修建了一座儲存糧食的“倉城”。
    123.早在春秋戰國時期,學術上的諸子百傢爭鳴為科學技術的進步創造了有利的條件。
    124.曾樸《孽海花》第20回:“春秋佳日,懸榻留賓,偶然興到,隨地設宴。”
    125.戰國·衛·呂不韋《呂氏春秋·適威》:“夫進退中繩,左右旋中規,造父之禦無以過焉。”
    126.這兩位同學的破釜沉舟,公而忘私的勇氣,是使我私心佩服的,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 創造十年續篇》)
    127.這是春秋戰國時常用的辦法,都說述而不作,實在是自我作古。
    128.這是春秋戰國時常用的辦法;都說述而不作;實在是自我作古。
    129.這位男士正當春秋鼎盛之時;服飾輝煌;相貌堂堂。
    130.這最後的抵抗如被沖破,武昌城便指日可下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 北伐途次》)
    131.爭霸戰爭中的和平運動——析春秋時期宋國主持的“弭兵”之盟
    132.隻是平心靜氣的說,緊要關頭卻不放松一步;真所謂恰到好處。(朱自清《經典常談 春秋三傳第六》)
    133.子瞻是約2500年前春秋時期成國的一位政治傢。
    134.足足的一百六十塊錢就那樣便不翼而飛了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 創造十年》)
    135.足足的一百六十塊錢就那樣無翼而飛了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 創造十年》)
    136.足足的一百六十塊錢就那樣無翼而飛了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·創造十年》)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