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意忘形成語故事_成語“得意忘形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拼音】得意忘形déyìwàngxíng
【釋義】形:形態。形容高興得失去了常態,有時也可作領會事物的其內在精髓而忘其外在表現。
【主人公】阮籍
【近義詞】忘乎所以、自鳴得意、得意洋洋
【反義詞】悵然若失、心灰意冷
【出處】《晉書·阮籍傳》:“嗜酒能嘯,善彈琴。當其得意,忽忘形骸。”

【成語故事】

阮籍,陳留尉氏(今河南尉縣)人,又名嗣宗,是魏晉時期的一位著名詩人。他從小失去父親,傢境貧寒。但他勤奮好學,後來終於成為當時著名的隱士。阮籍本來很有抱負,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為。但他對執政的司馬氏集團非常不滿,又不敢明白地表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,隻得采取明哲保身的態度,或者閉門讀書;或者縱情於山水;或者酣醉不醒;或者緘口不言。此外,他還以寫詩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想法。如:在非常著名的《詠懷詩》八十二首中,阮籍就用迂回含蓄的語言來表達了憂國和避世的心情。他的好友嵇康和他一樣,也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傢,對司馬傢族的統治也抱有輕蔑和厭惡的態度。除嵇康外,阮籍的好友還有山濤、向秀、劉伶、王戎以及自己的侄子阮咸。他們七個人經常聚在一起,在山陽竹林之下,閑談、狂飲、作詩、彈琴,高興時就縱聲狂笑,不高興時就痛哭一場,被世人稱為“竹林七賢”。在這七人當中,阮籍大概是最為瘋癲的了,尤其是在喝醉的時候,常常哭笑無常。因此史書中描寫他時說到“當其得意,忽忘形骸”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