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虛烏有成語故事_成語“子虛烏有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子虛:不真實的事;烏有:哪有。原為假設的人名。後用來比喻假設的或不存在的人、事。

【出處】漢·司馬相如《子虛賦》。

梁孝王有一座“梁園”,方圓三百餘裡,圓內美景數不勝數,著名詞賦傢司馬相如在為梁孝王供職時,曾在此居住了三年,並寫下了名作《子虛賦》。

《子虛賦》的內容是:楚王派一個叫子虛的人拜訪齊王,齊王率領全國狩獵能手,陪同子虛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遊獵活動。過後齊國烏有先生詢問子虛對這次遊獵活動的感受,期望得到贊揚。可是,子虛卻大談楚王的遊獵活動是如何壯觀,目的是貶低齊王的遊獵活動。烏有先生竭力為齊王辯護,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。……此文寫得詞藻華麗,場面宏偉。漢武帝讀了之後大為贊嘆,下令召見司馬相如。

司馬相如說:“《子虛賦》寫的是諸侯遊獵的場面,如果是天子的遊獵,那場面一定還要壯觀宏大。”漢武帝大喜,請司馬相如再寫。這樣,司馬相如就又寫下了《上林賦》。

《上林賦》寫的是亡是公聽了子虛、烏有先生各自誇耀本國君主遊獵盛況的對話後,認為齊、楚之事都不足道。於是,他介紹了天子遊獵活動的氣魄和天子花園上林苑的壯麗。文章末尾,司馬相如對諸侯、天子貪戀遊獵、荒廢政務的行為作了諷諫,主張修明政治,提倡節儉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