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而忘私的成語解釋及意思-成語大全

公而忘私gōng ér wàng sī
詞典解釋
[成語解釋]
為了公事而不考慮私事,為了集體利益而不考慮個人得失。
[典故出處]
郭沫若《水平線下·到宜興去》:“像他這樣不折不扣的國而忘傢,公而忘私的人,泱泱的中國中,究竟能有幾個?”
[ 近義詞 ]
公而忘私
[ 反義詞 ]
私而忘公、損公肥私
[成語舉例]
這兩位同學的破釜沉舟,公而忘私的勇氣,是使我私心佩服的,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 創造十年續篇》)
[常用程度]
常用
[感情色彩]
中性詞
[語法用法]
作主語、謂語、賓語;含褒義
[成語結構]
偏正式
[產生年代]
古代
[成語正音]
而,不能讀作“ěr”。
[成語辨形]
公,不能寫作“功”。
[英文翻譯]
be so devoted to public interests as to forget one’s own interests
[成語故事]
春秋時代的晉平公要找一位有賢能的人擔任南陽縣的縣令,因此他找來大夫祁黃羊,想請他推薦適合的人選。沒想到,他竟不計前嫌推舉了自己的仇人解狐。
  又有一次晉平公找一位勇敢善戰的人擔任軍中統帥的職位,祁黃羊知道之後,大力推薦自己的兒子祁午,一點都不擔心別人的閑言閑語。
  不論對方與自己的關系是好是壞,隻要是適合的人選,他都會大方推薦,而他推薦的人也都很稱職,更是證明了祈黃羊的好眼光。後來孔子聽說了,稱贊祁黃羊推薦人才完全以一個人的才德為標準,而不管對方是與自己敵對交惡的人,或是有血緣之親的兒子,的確稱得上是公而忘私
與“公而忘私”相關的字典解釋
gōngérwà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