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y: 典故出處成語

典故出處成語

關於曹操的成語

白骨露野—— 露:暴露;野:野外。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。形容戰爭或災難所造成的悲慘景象 卑辭厚禮—— 卑:謙抑。指言辭謙遜,禮物豐厚

與曹植有關的成語

七步八叉——相傳曹植七步成詩,溫庭筠凡八叉手而賦成八韻,後因以“七步八叉”形容才思敏捷。 巫山洛浦——巫山:指楚王與巫山神女夢中相會的典故。洛浦:洛水之濱。傳說中有洛水女神,三國魏曹植渡洛水時,因感戰國楚宋玉對楚王與神女事,遂作《洛神賦》。後以“巫山”、“洛浦”二典合用,指巫山神女和洛水女神,也指男女幽會。亦作“巫山洛水”。參見“巫山雲雨。” 下筆成文——下筆就很快寫成文章。形容文思敏捷,才華橫溢,做文章是又快又好。 瓜田不納履,李下不整冠——經過瓜田,不可彎腰提鞋;經過李樹下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。比喻避嫌疑

有關晏子的成語

比肩繼踵—— 比:挨著;踵:腳跟。肩挨著肩,腳跟著腳。形容人很多,很擁擠。 砥柱中流—— 就象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樣。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蕩艱難的環境中起支柱作用。

關於孫悟空的成語

火眼金睛原指《西遊記》中孫悟空能識別妖魔鬼怪的眼睛。後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銳利,能夠識別真偽。 緊箍咒小說《西遊記》中唐僧用來制服孫悟空的咒語,能使孫悟空頭上的金箍緊縮,頭痛欲裂。後用來比喻束縛人的東西。 眉花眼笑形容非常高興、興奮的樣子 不分勝負分不出誰勝誰負。形容競賽雙方水平、技術相當。

形容豬八戒的成語

倒打一耙—— 《西遊記》故事:豬八戒以釘耙為武器,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絕技戰勝對手。自己做錯了,不僅拒絕別人的指摘,反而指摘對方。 昏頭昏腦—— 形容頭腦發昏,糊裡糊塗

出自《晉書》的成語

敗國喪傢,不為五鬥米折腰,摧鋒陷陣,砥礪名節,扼腕嘆息 風景不殊,風聲鶴唳,覆車之戒,公私兩濟,機不可失,時不再來 戢鱗潛翼,鑒機識變,盡心盡力,將功補過,矜功自伐 黎庶塗炭,狼子獸心,劉毅答詔,昧旦晨興,南郭先生

出自《左傳》的成語

拔本塞原,鞭長不及馬腹,北門之管,避君三舍,鞭不及腹 伯仲叔季,殘民以逞,不可逾越,剗草除根,悼心失圖 度德量力,蜂蠆有毒,輔車相依,各自為政,後悔無及 居利思義,愛鶴失眾,屨及劍及,襤褸篳路,摩厲以須

經常被用錯理解錯的20個成語

漢語成語博大精深,有一些常用的成語其實我們一直在錯用,隻是自己不知道而已。今擇析二十個經常被用錯的成語,以提醒對之不甚了了者,同時希望大傢能正確地使用我們的母語。 1、空穴來風。空穴是來風的條件,既能來風,必有空穴,指傳聞有一定根據。經常被誤用來表示毫無根據的事情。 【出處】:戰國·楚·宋玉《風賦》:臣聞於師:“枳句來巢,空穴來風。” 2、七月流火。指天氣逐漸涼爽起來。“七月流火”是說在夏歷七月,天氣漸漸轉涼,每當黃昏的時候,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。現在常被誤用來形容七月的天氣十分炎熱,鬧出望文生義的笑話。

唐朝時期的成語

詞目:英聲欺人發音:yīngshēngqīrén釋義:指非凡人物逞才欺世。出處:明·李攀龍《〈唐詩選〉序》:“太白縱橫,往往強弩之末,間雜長語,英聲欺人耳。”示例:總觀他的歷史題材的劇本,都是針對當時政治形勢,有的放矢,不拘泥於歷史事實,而隨意發揮,雖雲自我作古,卻非~。茅盾《化悲痛為力量》 詞目:矯世厲俗發音:jiǎoshìlìsú釋義:改變頹廢的世風,鼓勵淳厚的民俗。同“矯世勵俗”。出處:明·唐順之《莆田林氏先墓表》:“矯世厲俗、捐私奉公、嶄崖狷潔之行,可以無譴訶憎疾於鬼神,然或不免譴訶憎疾於人。” 詞目:畫荻和丸發音:huàdíhuòwán釋義:用以稱贊母親教子有方。同“畫荻丸熊”。出處:宋·歐陽修幼時,母鄭氏以荻畫地教子讀書。唐·柳仲郢幼嗜學,母韓氏用熊膽和制丸子,使郢夜咀咽以提神醒腦。郭沫若《虎符》附錄《寫作緣起》:“但要寫母愛,在兒女小的時候容易表現,如推幹就濕、畫荻和丸之類,都是兒女小時的事。” 詞目:風馳草靡發音:fēngchícǎomǐ釋義:比喻強大的勢力能制服一切。同“風行草靡”。出處:唐·溫大雅《大唐創業起居註》卷二:“敦煌公至盩厔,所過諸縣及諸賊界,莫不風馳草靡,裹糧卷甲,唯命是從。”

小學生常用成語800條

成語構詞 【比喻構詞】 一敗如水,膽小如鼠,引狼入室,風馳電掣,刀山火海,一貧如洗,料事如神 視死如歸,對答如流,揮金如土,鐵證如山,度日如年,心急如焚,巧舌如簧

源自中秋節的成語

源自中秋節的成語主要有嫦娥奔月、玉兔搗藥、玉兔搗藥三個,每個成語在民間都流傳很多不同版本的傳說,說法不一。傳說的版本雖然不一樣,卻都流露出對中秋佳節的美好祝福和期盼,下面是三個源自中秋節的成語的解釋和典故出處,詳細資料晴參考百度百科資料: 嫦娥奔月 【解釋】嫦娥:月宮仙子;奔:徑直向目的地走去(飛去),讀四聲。嫦娥飛向月亮。 【典故】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,姮娥竊以奔月,悵然有喪。 西漢·劉安《淮南子·覽冥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