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:

田忌賽馬成語故事_成語“田忌賽馬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戰國時,孫臏(bìn)和龐涓一起學習兵法,龐涓自知不如孫臏。後來龐涓當了魏惠王的將軍,執掌軍事大權,他就派人把孫臏騙到魏國來,砍去了他的雙腿,使他無臉見人。 齊國使者出訪魏國,了解到孫臏機智過人,通曉軍事,就將他悄悄帶到了齊國。 執掌齊國政權的田忌很欣賞孫臏的才幹,以貴賓的禮節加以接待。有一次,田忌與齊國公子比賽跑馬射箭。孫臏發現田忌的馬遠遠趕不上公子的馬,就對田忌說:“將軍有把握贏嗎?”田忌答道:“我缺乏好馬,怎麼會贏呢?”孫臏說:“將軍雖無好馬,但有智慧,憑智慧戰勝對方才是真正的勝利。”田忌一聽,感到有些糊塗,難道僅憑智慧就可以使馬一躍千裡?孫臏說:“將軍這次比賽,馬不如對方好,但箭法精於對方,如果賽馬能贏整個比賽就會獲勝。賽馬不是分成上、中、下三等馬進行嗎?將軍不妨以下等馬與對方的上等馬比,是輸;以上等馬與對方的中等馬比,是贏;以中等馬與對方的下等馬比,還是贏。二勝一負,勝利自然是將軍的。” 到了比賽這一天,雙方以千金作為賭註。田忌按照孫臏的主意去比賽,結果大獲全勝。從此,田忌對孫臏更加尊重,並把他推薦給齊威王,齊威王就任命他為軍師。

數典忘祖成語故事_成語“數典忘祖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春秋時,晉國的文伯奉命出使東周,參加周景王王後的葬禮,籍談任副使。這次葬禮很隆重,各諸侯國都來參加,還帶了不少的貢品。 葬禮過後,按當時的規定要脫下喪服,然後由周天子設宴招待前來吊喪的各國諸侯。當周景王招待文伯時,有意使用魯國貢上的酒器。景王問文伯說:“魯國的酒器好嗎?是這次進貢的。”文伯回答說:“不錯,魯國到底是周公的後代,制作的東西就是好!”景王又說:“文伯啊,這次各諸侯國都有貢品獻給朝廷,唯獨晉國沒有,這是為什麼呢?”文伯一時無話可說,隻好向籍談拱拱手,讓他回答。籍談回答道:“我記得當初諸侯受封,都從周王那裡接受了大量器物,借以安邦定國,所以他們能把器物回獻給天子。而晉國呢?處在深山之中,同北方的少數民族為鄰,遠離周王室,所以,天子忙不過來,就沒有送器物給晉國。現在晉國也無法回獻。” 原來籍談是在埋怨周天子沒送器物給晉國,景王不高興地說:“你們忘記了嗎?晉國的祖先是周成王的弟弟,難道他還會沒有王室贈送的器物嗎?據我所知,晉國曾先後得到過周王室贈送的鼓、大車、鎧(kǎi)甲、香酒、雕刻過的弓以及勇士等,還有南陽一帶的大片土地。有了功勞不會被忘記,有了貢品都要登記在冊子上,使子孫們知道這是王室的恩寵啊!你的祖先是掌管晉國典籍的官,所以後來以官職作為姓,不然你怎麼姓籍呢?身為掌管典籍的官員的後代,怎麼倒忘了晉國的舊典呢?” 籍談羞愧滿面,隻好與文伯提前退席。景王嘆息地說:“籍談的後代大概不會享有官職了吧?他舉典故卻忘了自己的祖先!”

孺子牛成語故事_成語“孺子牛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春秋時,齊景公臨死前立小兒子荼(tú)為國君,即晏孺子。景公的另一個兒子陽生怕被殺害,逃到了魯國。 原來齊景公晚年,寵愛荼的母親芮(ruì)姬,因此對荼特別偏愛。有一次他與荼嬉戲,為了使荼笑得開心,自己口中銜著繩子,學做牛趴在地上,讓荼牽著走。荼不小心跌倒了,一扯手中的繩子,拉脫了齊景公的牙齒。齊國的大夫認為芮姬地位卑賤而且品德不好,經常勸諫說:“大王年事已高,應該在其他年長的兒子中,選擇一個賢德的人立為太子。”齊景公厭惡大夫提到立太子的事,不高興地說:“我老了嗎?為什麼匆匆忙忙地立太子?現在齊國太平無事,你們應該放心享樂,憂慮那麼多幹嗎!”這年秋天,齊景公的病日漸沉重,就讓國惠子、高昭子二人輔佐荼。不久,齊景公去世,荼被立為國君。後來,齊國 後來,齊國田乞用計除掉了國惠子、高昭子,派人到魯國接回陽生,準備立為國君。他怕大夫們反對,就與大傢對天盟誓。大夫鮑牧來時喝醉了酒。田乞說:“這次廢晏孺子,立陽生是大夫鮑牧出的主意。”鮑牧覺得受了誣陷,不禁大怒道:“我出了什麼主意?你們忘記景公為了荼開心當孺子牛拉脫了牙齒的事嗎?荼是景公立的呀,怎麼能違背遺命!”陽生見勢不好,趕緊叩頭說:“認為我可以就立,不可以也就算了。”鮑牧也自知失口,改口說:“都是景公的兒子,有什麼不可以的呢?” 於是,晏孺子被廢,在遷往外地的途中被殺害。陽生被立為齊國國君,即齊悼公。

禍起蕭墻成語故事_成語“禍起蕭墻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春秋時,魯國大夫季孫掌握著魯國政權,與魯君矛盾很大。他擔心專臾(yú)會幫助魯君進攻自己,想先發制人,攻伐專臾。冉有和子路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孔子。孔子說:“你們都是季孫手下的大夫,但你們卻不能說服季孫放棄這一想法,這難道不是你們的過錯嗎?從前周王封專臾為東蒙的主人,它作為一個小國存在是名正言順的;再說,它的國土在魯國內,早已是魯國的臣民了,憑什麼要討伐它呢?”冉有說:“季孫定要討伐它,我和季路都不願意。”孔子一下子生氣起來,大聲地說:“冉有啊,你不是說過這樣的話嗎?老虎從籠子中跑出來,玉石毀壞在匣子裡,責任應由看管的人來負。你是季孫傢的總管,你說過錯在誰?” 冉有無法搪塞,隻好吞吞吐吐地說:“專臾的城墻堅固,而地點又靠近季孫的封地。現在不占領,今後一定會給子孫帶來憂患。”孔子立即反駁說:“冉有啊!那種明明想獲得某樣東西,卻又找許多花言巧語來加以掩蓋的人最討厭了。我聽說過這樣的話:有國才有傢,不怕財物少而怕分配不平均,不擔心貧窮而擔心國傢不安定。現在國傢四分五裂,你們不好好地守護,卻在那裡謀劃戰爭。我想,季孫所期望的不是專臾,而是魯君的宮殿啊!” 含義及用法:“蕭墻”,魯君宮門前的墻壁,典中借代為魯君的政權。後以“禍起蕭墻”比喻禍亂的根源來自內部。 註:專臾,魯國的附庸國。冉有和子路,兩人都是孔子的學生。

曾子殺彘成語故事_成語“曾子殺彘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曾參(shēn)是春秋時孔子的學生。年輕時,他和母親住在魯國的費地。有一次曾參去了鄭國,有人來告訴他母親:“你的兒子殺了人。”當時,他母親正在織佈,仍然照樣織。她知道,她的兒子是不會殺人的。隔了會兒,又有一人來說:“你兒子殺了人。”他母親依然織佈。又隔了一會兒,又有人來說:“你兒子確實殺了人。”這時,他母親害怕了,丟掉織佈的梭子翻墻逃跑了。後來經了解,殺人的是一個與曾參同名同姓的人。 曾參長大以後,結了婚,有了兒子。一天,曾參的妻子去市場,兒子又哭又鬧,要跟著一塊兒去。他妻子說:“乖孩子,你回去吧。母親回來給你殺豬吃。”兒子不哭不鬧了。妻子從市場回來後,曾參就去捉傢裡的豬來殺。妻子驚奇地說:“先前我不過哄哄孩子,你怎麼真的殺起來了!”曾參嚴肅地說:“孩子不是哄騙的對象,他正在成長中,言行舉止都模仿父母,他首先從父母那裡接受教育。今天哄騙孩子,就是教孩子哄騙。今後,他將哄騙父母,哄騙別人。那時再教育,已經為時晚了。唉,父母怎麼能隨便哄騙孩子呢?” 妻子聽後,無話可說。曾參就把傢裡的豬殺了。 含義及用法:後世用“曾子殺彘”表示嚴守信用,決不食言;又用“曾參殺人”說明人言可畏。

蕭何追韓信成語故事_成語“蕭何追韓信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楚漢之爭時,韓信投奔到劉邦手下,卻一直得不到重用,等到劉邦行軍至南鄭時,他便悄悄地逃走了。劉邦的謀士蕭何知道此事,心裡十分著急,來不及告訴劉邦,就連夜騎著快馬去追趕。有人不知詳情,向劉邦報告說:“蕭何已經逃亡了。”劉邦一聽,頓時感到像失去了左右手一般,沮喪地說:“想不到連蕭何也離開了我!” 過了一兩天,蕭何返回來。劉邦罵他說:“連你也逃跑,究竟為什麼呢?”蕭何解釋說:“我怎麼敢逃跑,隻是去追回一個逃跑的人。”劉邦又罵他說:“自從我被項羽封為漢王以來,逃跑的將士無數,你不去追趕,現在卻來騙我,我相信嗎?”蕭何回答道:“其他逃跑的人無關緊要,至於我追趕的韓信,確是一個傑出的人才啊!大王如果想在漢中稱王,韓信沒有什麼用處;如果想與項羽爭奪天下,一定要重用韓信。現在我已將韓信追回,請大王考慮吧!”劉邦思考了一會兒,然後說:“我是東部沛縣的人,哪能鬱鬱寡歡地久居在這偏僻的漢中。” 接著,蕭何請求劉邦用隆重的儀式拜韓信為大將,並告訴劉邦,如果不這樣,韓信最終要逃走。 劉邦見蕭何如此看重韓信,就答應了他的請求。劉邦選擇了一個良辰吉日,築起了拜將壇,向大傢宣佈:將拜一位智勇雙全的大將。不料拜將儀式開始後,將領一看,原來被拜的大將曾是他們手下默默無聞的韓信,不禁都吃了一驚。

蝸角虛名成語故事_成語“蝸角虛名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戰國時,魏惠王與齊國田侯牟結成聯盟。後來田侯牟背叛了盟約,魏惠王非常氣憤,打算派人去刺殺田侯牟,以此發泄心頭的憤怒。公孫衍(yǎn)聽說後對魏惠王說:“大王身為一國之君,卻采取一般百姓的報復手段,我真替大王感到慚愧。不如給我20萬甲兵,攻打齊國,活捉他的老百姓,搶走他們的牛羊,使田侯牟一想到此事就渾身冒汗。在此之後再攻占他的國傢,捉住他,鞭打他的背,折斷他的骨頭。” 季子在一旁聽了,恥笑說:“修築一道十丈高的城墻,已經築了七丈,又把它毀壞,豈不是有意勞累百姓嗎?魏國有七年不打仗了,這是一件好事,是大王立國之本。公孫衍這個搗蛋的人,無端挑動戰爭,大王不要聽他的。” 魏國朝廷的這場爭論,被一個叫惠子的人聽見了,他弄不清究竟采取哪一種方法才對,就請教一個叫戴晉人的讀書人。戴晉人先未直接回答他,而是說:“蝸牛的左角上有一個國傢叫觸氏,右角上有一個國傢叫蠻氏。有一次兩國為了爭奪地盤而發生戰爭,雙方大戰了半個月,死亡好幾萬,一時間弄得遍地都是屍體。後來觸氏國打勝,乘勝追擊,占領了蠻氏國不少的地方。” 惠子聽後,笑著說:“哎,你也太誇張了,世界上哪有這樣的事!”戴晉人解釋說:“事情雖然有些誇張,但道理是一樣的。蝸角兩國所爭奪的地盤,人類看到不過是針尖大;同樣,人類所爭奪的地盤,一個真正完美的人看來,也不過針尖大。他們完全是為了虛名在進行戰爭!”惠子佩服地說:“你的見解太新鮮了!”

渡淮橘成枳成語故事_成語“渡淮橘成枳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春秋時,齊國名相晏子聰明機智,能言善辯。有一次,他奉國君之命出使楚國。楚王與臣子商議,要使計謀讓晏子當眾蒙受羞辱,看他如何對付。 晏子到了楚國,楚王設宴招待他。酒過數巡,賓主都感到十分酣暢之時,忽然有兩個人上堂來求見楚王,他們還押著一個人。這個人被繩子捆綁著。 楚王故意問那兩人:“你們捆住的是什麼人?”兩個官吏回答:“是個齊國人,他偷東西,犯了罪,所以捆他來請君王發落。”楚王轉過身去問晏子:“你們齊國人都愛偷竊東西嗎?” 晏子見楚王這樣做,知道是有意讓他難堪,就站起身離開席位,不慌不忙地回答道:“我聽說過樣的事:橘子生長在淮南便是橘,若生在淮北便成了枳。橘與枳葉子倒是挺相似的,但枳的味道酸苦,與橘大不相同。原因在哪裡呢?在於淮南淮北水土不同。如今百姓生長在齊國就不偷不盜,而一到了楚國便成為盜賊,難道說不是楚國的水土使百姓變得善於偷盜嗎?”

董宣強項成語故事_成語“董宣強項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東漢時,光武帝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的傢奴在大白天殺了人。事後兇犯就躲藏在公主傢裡,地方上的官吏們懾於公主的威勢,不敢上門去捕人。 洛陽令董宣知道了,親自帶人到公主門前等候。當那個殺了人的傢奴坐在車旁陪公主出來時,董宣上前攔住車馬,用刀指畫著地面,當面數落公主的三條過失。然後大聲斥令罪犯下車,當場將他殺死。 公主馬上驅車進宮,向光武帝哭訴。光武帝大怒,令董宣前來並罵道:“你想找死嗎?”董宣磕頭說道:“我是奉命執法而已。”光武帝命人用棍子打死董宣。董宣說:“請讓我說一句話,死也不遺憾。”光武帝問:“你想說什麼?”董宣道:“陛下德行偉大,使漢朝又復興起來。可現在縱容傢奴殺害良民,又因為傢奴的事殺我。陛下今後將如何治理天下?與其打死我,不如我自殺。”說完猛地用頭撞柱,血流滿面。 皇帝令手下人按住董宣,要他向公主磕頭謝罪,董宣不肯。皇帝令人按他的頭,可董宣以手撐地,硬著脖子,堅決不把頭低下。

初出茅廬成語故事_成語“初出茅廬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三國時,諸葛亮受到劉備的再三邀請,離開了他在南陽隆中隱居的茅廬,當上了劉備的軍師。他到任不久就遇上了強敵:曹操手下大將夏侯惇(dūn)率十萬大軍前來攻打。諸葛亮出謀劃策,制定了一條誘敵深入、再用火攻的妙計,打了一場漂亮的大勝仗。 那一天夜晚,濃雲密佈,月黑風緊。夏侯惇的大隊人馬被蜀軍引入博望坡前的狹長地帶。李典和於禁兩個將領發現此處不僅道路狹窄,而且兩邊盡是蘆葦,如果對方放火攻來,曹軍就危險了。於是,他們急急地趕去報告夏侯惇。夏侯惇猛然醒悟過來,立即下令隊伍停止前進。但話未落音,隻聽得背後傳來驚呼之聲,一片 熊熊的火光照亮了夜空。隨後,兩邊的蘆葦也燃燒起來,四面八方到處是火,加上風大,火勢更猛。曹軍亂成一團,人馬相互踐踏,死傷的人不計其數。此時,劉備手下大將趙雲、關羽、張飛兵分幾路殺來,雙方惡戰一場,殺得曹軍屍橫遍野,血流成河。直到天明,諸葛亮下令收兵,夏侯惇才收拾起殘兵敗將,灰溜溜地逃回許昌去了。 後來有人寫了一首詩稱贊諸葛亮:博望相持用火攻,指揮如意談笑中。直須驚破曹公膽,初出茅廬第一功。

結草報魏成語故事_成語“結草報魏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春秋時,晉國有一個大夫叫魏武子。他有一個小妾,很受寵愛,但沒有生過兒子。魏武子生了病,預感到自己活不長了,就交代了一些後事。在談到這個愛妾時,他對兒子魏顆說:“我死之後,你就讓她改嫁。”魏顆自然滿口答應。 後來,魏武子病勢沉重。病危時,他又提起小妾,並對魏顆說:“我死後,就讓她為我殉葬。” 等到魏武子死後,魏顆並沒有將那女子活埋殉葬,而是讓她改嫁了。有人問他為何不按父親臨終遺言辦時,他說:“人在病重時神志不清,說話不應當算數,我應當遵從的,是父親清醒時的囑托。” 後來,魏顆與秦國的軍隊作戰,遇上了秦軍著名將領杜回。在打得十分激烈的輔氏大戰中,魏顆眼看抵擋不住,情勢非常危急。這時,突然陣前出現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,他拋出一條草編的繩子絆住杜回,使晉軍將其生擒,魏顆獲得了戰鬥的勝利。

挾天子以令天下成語故事_成語“挾天子以令天下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戰國時,秦惠王想擴張地盤,但不知是進攻東面的韓國好,還是南面的蜀國好,因此,他征求大臣的意見,司馬錯說:“最好進攻蜀國。”張儀反對說:“不,應該進攻韓國。”秦惠王見二人意見分歧(qí),就說:“你們各自陳述理由吧!” 張儀首先上前說道:“韓國阻擋著秦國的東進道路,造成很大威脅。現在韓國政治混亂,軍隊士氣低落,正是進攻的機會。如果我們先和魏、楚聯合起來,瓜分掉韓國;然後乘勢占領洛陽,控制周朝的天子,這樣,我們就可以挾持周天子命令諸侯各國,誰敢不聽從呢?這是統一天下的大業啊!今蜀國是西部一個偏僻的小國,興師動眾,卻不能提高秦國的聲威;占領它的土地,又起不到半點作用。俗話說:在朝廷中爭名譽,在市場上爭利益(原話為:“爭名者於朝,爭利者於市”),放著周朝那樣的大市場不去爭,偏去爭偏僻的蜀國,有什麼用呢?” 司馬錯說:“我認為要想稱霸天下,就必須擴大疆域,訓練精銳的士兵和使國傢富裕。可是現在秦國還不具備這三方面的條件。現在,蜀國局勢動蕩,我們可以借平暴亂為借口,乘機占領它,可以得到許多財富,富國強兵。如果進攻韓國,挾持周天子,容易引起天下震動。樹大招風,那時各國都會一起來對付秦國,就危險了!” 秦惠王聽後,采納了司馬錯的意見。他派兵進攻蜀國,前後隻用了十個月,就吞並了蜀國。從此,秦國日益強大起來。

待價而沽成語故事_成語“待價而沽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春秋時,孔子名聲很大。但奇怪的是,他隻是安安心心地在傢中教他的學生,沒有出來擔任一官半職。世人感到疑惑不解,就紛紛猜測說,也許孔子生平就不願意當官。 孔子的學生子貢聽到人們的議論,也猜不透老師的心思。於是他就去對孔子說:“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老師。”孔子讓他提出來聽聽。子貢說:“假如我得到了一塊珍貴的美玉,應該怎樣處理好呢?是把它放在櫃子裡藏起來,還是找一個識貨的買主將它賣出去呢?” 孔子聽了子貢的問話,明白了他的用意。他很幹脆地回答說:“賣了吧!賣了吧!我也正同你說的美玉一般,在等待識貨的買主和合適的價錢呢。” 原來,孔子是在等待適當的時機和理想的職位。

回光返照成語故事_成語“回光返照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回光:指日落時由於陽光的反射作用,而使天空出現短時的明亮。比喻人臨死前突然精神振奮。 【出處】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。 賈寶玉把“通靈寶玉”弄丟後,一直魂不守舍。賈母和王夫人為了不讓賈寶玉傷心,決定把薛寶釵迎娶過門,嫁給賈寶玉。 其實,寶玉愛的是黛玉而不是寶釵。為了蒙蔽他,鳳姐出了個主意,對寶玉說娶的是林妹妹,並嚴令全府上下不準走漏風聲。

酒酸不售成語故事_成語“酒酸不售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春秋時,宋國有一傢賣酒的。他的酒釀造得很好,酒的價格也合理,招待客人時也很殷勤,酒幌子(賣酒的標識)掛得高高的,好遠都看得見。可是他的酒卻總是賣不出去,以至酒都變酸了。他找不出原因,隻覺得奇怪,便去向一位有見識的老熟人楊倩請教。 楊倩說:件魏哲投別的原因,是你傢的那條狗太兇了。”賣酒的說:“我傢的狗是兇,但這跟賣酒有什麼關系呢?’賣酒人仍是不解地阿。 楊倩解釋說:“狗兇,人傢怕咧。有的人讓孩子提著壺去買酒,你的狗見了,又汪汪的叫,又撲過來要咬人,還不把人傢嚇跑嗎?這就是你的酒賣到變酸還沒有人來買的原因afl!it 故事選自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上》。原文借宋國賣酒人的酒美,價廉,待客恭,酒卻售不出去,以至變酸了,尋其因是傢有惡狗,人們怕狗而不敢去買酒的故事,比喻朝中有權奸當政,賢能之士被排斥,國君受蒙蔽。後以“酒酸不售”諷喻當政者任用讒按之人,堵塞了納賢進言之道;或經營方式、態度不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