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: 莊子

濠上之樂成語故事_成語“濠上之樂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出處】《莊子·秋水》:莊子與惠子遊於濠之上。莊子曰:“鰷魚出遊從容,是魚之樂也。”惠子曰:“子非魚,安知魚之樂?”莊子曰:“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魚之樂?”惠子曰:“我非子,固不知子矣;子固非魚,子也不知魚之樂全矣!” 莊子和惠子都是戰國時的哲學傢。莊子主張“無為”,崇尚自然。就是說,人無須改造自然,隻要順應它就行了。惠子主張“合同異”,即認為事物之間都有差別,都是相對的同一。由於兩人的認識不同,所以常常發生爭論,兩人都抓住對方的漏洞進行攻擊。他倆濠上的爭論就是很有意思的。 一天,莊子和惠子攜手來到濠水的橋上。此時正是桃紅柳綠的春天,暖風輕拂,鶯歌燕語,春意盎然。橋下碧波蕩漾,清澈見底,一條條銀白色的鰷(tiáo)魚緊貼著水中的石底,從容自在地遊來遊去。當莊子和惠子的影子倒映在水中,鰷魚似乎是視而不見。莊子禁不住贊嘆道:“啊,它們是多麼的快樂,你看鰷魚遊的樣子!”惠子一聽,連忙抓住話頭說:“你不是魚,怎麼知道魚快樂呢?”莊子一聽,仰頭哈哈大笑,說:“好,你說得好!但你不是我,怎麼知道我不了解魚的快樂?”惠子冷冷地笑,說:“我不是你,所以不知道你心裡的感受;但你不是魚,你又怎麼知道魚的感受呢?”莊子轉過身,望著惠子說:“這就不對了!你最初不是問我‘怎麼知道魚快樂呢’嗎?既然詢問我,就說明我是知道的。否則,你為何這樣問呢?” 惠子忍不住笑起來,莊子真會詭辯,抓住了“怎麼知道魚快樂呢”這句話,既可表示疑問,又可表示反問,就偷換了概念!

鼓盆之戚成語故事_成語“鼓盆之戚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莊子的妻子死了,他的朋友惠子得到消息後,怕他過分優傷,便跑去勸慰,誰知一進門就見莊子屈著兩膝蹲坐在院中,手捧一隻瓦盆邊敲邊唱著,似乎並不哀戚。惠子生氣地說:“你們夫妻共同生活了幾十年,生兒育女的,總該有些感情吧!怎麼她死了,你一點也不悲傷?不哭也罷子,竟唱起歌來,真太絕情了}莊子說:“不,你錯了。世上的人都是悲死樂生的,對於她的死,我哪能不悲呢?妻子剛死時我也悲痛過,可轉念一想,人當初沒生時,也就沒有形體,沒有形體之前,也就沒有氣,到孕育造化出了陰陽二氣,二氣又凝成形,這就從無生命而變為有生,因有生而又有了死,如此生生死死,循環變化,也就像春夏秋冬的季節更換一樣。既然如此,人死了為什麼還要為之悲傷呢?人死後在大地上長眠,他們的親人卻要為他們悲痛欲絕,我認為這是不懂得自然造化的道理。所以我不再哭了,而是捧著瓦盆和著節拍為之歌唱。” 惠子見他說得有理,一也就沒再說什麼了。 故事選自《莊子·至樂》。文中有“莊子方箕踞鼓盆而歌”之句。後用“鼓盆”或“鼓盆之戚”代指喪妻。

每況愈下成語故事_成語“每況愈下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東郭子是戰國時人,他知道莊子很有學間,對“道”頗有研究,便去向他請教。一見到莊子,他就問:“您所說的‘道’到底存在於哪些地方呢?” 莊子答道:“我所說的‘道’到處都有,無所不在!’ 東郭子說:“還是請您說具體些,指明它到底在哪些地方吧!’ 莊子立刻答道:“在螞蟻洞穴裡!’

曳尾塗中成語故事_成語“曳尾塗中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戰國時著名的哲學傢莊子(名周),當時很有名氣。楚威王很看重他的才德,想請他到楚國來輔佐自己治理國傢。楚威王慎重其事地派了兩名大夫作為特使去請莊子。兩人臨行時又被楚王叫住,楚王囑咐他們說:“你們見到莊子後,告訴他說我願把國傢托付給賢德的人管理。“同時還拿了許多珍珠玉帛,讓他們送給莊子。 兩位大夫好容易在淮水邊找到了莊子,就將楚王的話對他轉述了一遍。莊子正手握釣竿釣魚,並不回頭看他們一眼就說:“我聽說楚國有一個神龜,已經死了三千年了,一直被當作珍寶藏於廟堂之上。你們說這隻龜是被刮骨留名供在廟堂上好呢,還是保全性命,拖著尾巴在污泥中活著好呢?” 兩位大夫毫不遲疑地回答說:“當然是拖著尾巴活在污泥中的好啊!” 莊子笑了笑,對他倆說:“好,你們回去吧。請對楚威王說,我願像龜那樣拖著尾巴生活在污泥中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