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裡無雞鳴成語故事_成語“千裡無雞鳴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出處】曹操《蒿裡行》:白骨露於野,千裡無雞鳴。生民百遺一,念之斷人腸。

東漢末年,大軍閥、隴西豪強地主武裝集團的頭子董卓篡奪了漢王朝的軍政大權。關東各軍閥,推舉北方豪強地方的首腦袁紹為盟主,“聯合”起來討伐董卓。曹操為了統一全國,也參加了當時的討董聯軍。聯軍雖然組織起來了,但各地軍閥各懷異心,勾心鬥角,爭權奪利,根本無心討董。此後各軍閥間的矛盾日益激化,互相殘殺,連年混戰,使廣大人民慘遭浩劫,死屍遍野。曹操見此情景,便寫了一首反映這種現實的詩《蒿裡行》。詩曰:

白骨露於野,

千裡無雞鳴。

生民百遺一,

念之斷人腸。

詩意是:茫茫大地,白骨成堆;千裡焦土,荒無人煙;百姓慘死,百不餘一;思念起來,令人悲傷。

這首詩較真實地反映了軍閥連年混戰給人民帶來的嚴重災難。

後人用“千裡無雞鳴”來描寫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