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意義的成語故事三則? | 成語故事

能力訓練網發佈教育意義的成語故事三則,更多教育意義的成語故事三則相關信息請訪問chengyu.game2.tw

【導語】教育孩子們的時候,我們不僅可以進行口頭說教,同時,也可以通過故事的形式,讓孩子們在故事中,自己去品味。下面是chengyu.game2.tw分享的教育意義的成語故事三則。歡迎閱讀參考!

  故事一:守株待兔

 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,有一個農民,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.遇到好年景,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;一遇災荒,可就要忍饑挨餓了.他想改善生活,但他太懶,膽子又特小,幹什麼都是又懶又怕,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。

  奇跡終於發生了。深秋的一天,他正在田裡耕地,周圍有人在打獵。吆喝之聲四處起伏,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。突然,有一隻兔子,不偏不倚,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。

  當天,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。

  從此,他便不再種地。一天到晚,守著那神奇的樹根,等著奇跡的出現。

  故事意義:

  比喻妄想不勞而得,或死守狹隘的經驗,不知變通。

  故事二:畫蛇添足

  楚國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壺酒,覺得幾個人一起喝嫌少,一個人獨喝又嫌多,於是讓幾個人在地上畫蛇,先畫成的就喝酒。有個人蛇先畫好了,拿起酒壺準備喝,看看其他人還沒畫好,又左手拿壺,右手給蛇畫腳,還沒等他畫好腳,另一人的蛇畫好了,奪過酒壺說:“蛇本來就沒有腳,你怎麼能添上腳呢?”說完把酒喝了。那個畫蛇腳的人,終於沒有喝上酒。

  唐朝大文學傢韓愈在其《感春》詩中寫道:“畫蛇著足無處用,兩鬢雪白趨埃塵。”

  故事意義:

  比喻做了多餘的事,反而把事情弄壞。有時也作“畫蛇著足”。

  故事三:囫圇吞棗

  從前一個自作聰明的人,聽說人們吃梨子對牙好但傷脾,吃棗子卻剛好相反。他想了很久終於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,就是吃梨隻嚼不咽,吃棗隻吞不嚼,這樣就不會傷牙與傷脾了,人傢笑他是囫圇吞棗。

  故事意義:

  這個故事比喻,做事情不能馬馬虎虎,要註意細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