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論語的成語及解釋? | 成語故事

能力訓練網發佈出自論語的成語及解釋,更多出自論語的成語及解釋相關信息請訪問chengyu.game2.tw

【導語】《論語》是儒傢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,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,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,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、審美、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。下面是chengyu.game2.tw分享的出自論語的成語及解釋。歡迎閱讀參考!

  篇一

  1、過猶不及:過:過分;猶:象;不及:達不到。事情做得過頭,就跟做得不夠一樣,都是不合適的。出處:《論語·先進》:“子貢問:‘師與商也孰賢?’子曰:‘師也過,商也不及。’曰:‘然則師愈與?’子曰:‘過猶不及。’”示例:朱自清《誦讀教學》:“前者歪曲了白話文,後者也歪曲了白話文,所謂——。用法:主謂式;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強調言行恰如其分近義詞:不為已甚反義詞:恰如其分、恰到好處。

  2、簡在帝心:指能被皇帝所知者。

  3、舉一反三:反:類推。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它許多事情。比喻善於學習,能夠由此及彼。出處:《論語·述而》:“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。舉一隅,不以三隅反,則不復也。”示例: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34回:“我是憑著一卷《詩韻》學說話,倒可以有——的效驗。”近義詞:融會貫通、觸類旁通反義詞:囫圇吞棗、不求甚解。

  4、言必信,行必果:說話算數,行動要堅決。出處:《論語·子路》:子貢問曰:“何如斯可謂之士矣?”子曰:“行己有恥,使於四方,不辱君命,可謂士矣。”曰:“敢問其次。”曰:“宗族稱孝焉,鄉黨稱弟焉。”曰:“敢問其次。”曰:“言必信,行必果,硜硜然小人哉!抑亦可以為次矣。”

  5、誨人不倦:教導人特別耐心,從不厭倦。出處:《論語·述而》:“學而不厭,誨人不倦,何有於我哉?”示例:聖人說:“——”,你又來問我,我豈有不說的理!(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四十八回)近義詞:諄諄教導、不厭其煩、循循善誘。

  6、後生可畏:後生:青年人,後輩;畏:敬畏,佩服。指青年人勢必超過前輩,令人敬畏。出處:《論語·子罕》:“後生可畏,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。”示例:蘇曼殊《慘世界》第十回:“你們青春年少,正是——之時,還望努力自重才好。”用法:主謂式;作謂語、賓語、分句;含褒義,稱贊年輕人近義詞:少年老成反義詞:少不更事、乳臭未幹。

  7、怨天尤人:天:天命,命運;尤:怨恨,歸咎。指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,一味報怨天,責怪別人。出處:《論語·憲問》:“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學而上達。”示例:柳青《創業史》第一部第十章:“成天泡在個人情緒裡頭,唉聲嘆氣,——。”用法:聯合式;作主語、謂語、定語;含貶義。

  8、循序漸進:循:按照;序:次序;漸:逐漸。指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。出處:《論語·憲問》:“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學而上達。朱熹註:“此但自言其反已自修,循序漸進耳。”示例:楊玉如《辛亥革命先著記》第三章:“那還要經過相當教育,——,不能一革命什麼都平等。”用法:偏正式;作賓語、定語;含褒義近義詞:按部就班、由淺入深反義詞:一步登天。

  9、割雞焉用牛刀:也做“殺雞焉用牛刀”。宰雞何必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費大力氣或大材不能不用。出處:《論語·陽貨》:子之武城,聞弦之聲。夫子莞爾而笑曰:“割雞焉用牛刀!”

  10、從井救人:意謂跟著跳到井裡去救人。原用以比喻對別人並無好處而徒然危害自己的行為。後亦用以比喻冒極大危險去拯救別人。出處:《論語·雍也》:“仁者,雖告之曰:‘井有仁(仁人)焉。’其從之也?”

  篇二

  1、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:慮:考慮;憂:憂愁。人沒有長遠的考慮,一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。表示看事做事應該有遠大的眼光,周密的考慮。出處: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子曰:‘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。’”

  2、當仁不讓: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,不推讓。出處: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當仁不讓於師。”示例:人傢罵小弟魚肉鄉愚,這句話仔細想來,在小弟卻是——。(《官場現形記》)第十七回用法:偏正式;作謂語、狀語、定語;指該做就做近義詞:義不容辭、理所當然反義詞:推三阻四、臨陣脫逃。

  3、見義勇為:看到正義的事便勇敢地去做。出處:《論語·為政》:“非其鬼而祭之,諂也。見義不為,無勇也。”

  4、理屈詞窮:理:道理,理由;屈:短,虧;窮:盡。由於理虧而無話可說。出處:《論語·先進》:“是故惡夫佞者宋·朱熹集註:“子路之言,非其本意,但理屈詞窮,而取辯於口以禦人耳。”示例:沙汀《呼嚎》:“正如一般忽然陷於——的專橫者一樣,他立刻把最後一張牌擺出來了。”用法:聯合式;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含貶義近義詞:張口結舌、無言以對、啞口無言反義詞:義正言辭、理直氣壯、振振有詞。

  5、學而優則仕:優:有餘力,學習了還有餘力,就去做官。後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後提拔當官。出處:《論語·子張》:“子夏曰:‘仕而優則學,學而優則仕。’”示例:我有力量釋放了你,叫你達到——的願望。(老舍《四世同堂·三十四》)

  6、中道而廢:中道:中途。半路就停止了。出處:《論語·雍也》中道而廢:冉求曰:“非不說子之道,力不足也。”子曰:“力不足者,中道而廢,今女畫。”西漢·戴聖《禮記·表記》:“鄉道而行,中道而廢,忘身之老也,不知年數之不足也,俯焉日有孳孳,斃而後已。”示例:他絕對自信他不是——的軟背脊的人兒。(茅盾《創造》三)

  7、以文會友:指通過文字來結交朋友。古代文人交往、交友的禮俗。文人相交輕財物而重情誼、才學,故多以詩文相贈答,揚才露己,以表心態。唱酬是通行的方式,即以詩詞相酬答。在宴飲等聚會時,更是不可有酒無詩,流行盡觴賦詩之俗。出處: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君子以文會友,以友輔人。”

  8、道聽途說:道:道路;途:路途。路上聽來的又在路上傳播的話。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。出處:《論語·陽貨》:“道聽而塗(途)說,德之棄也。示例:方之《內奸》:“我要對黨對同志負責,即使嚴赤、楊曙是內奸,我也該對他們負責,不能把——都寫上。用法:聯合式;作謂語;含貶義近義詞:小道消息、捕風捉影、海外奇談、齊東野語〔齊東:齊國的東部;野語:鄉下人的話。孟子蔑視農民,認為他們說的話沒有根據,聽信不得。比喻荒唐而沒有根據的話。〖出處〗《孟子·萬章上》:“此非君子之言,齊東野人之語也。”〕反義詞:言之有據、有根有據、言之鑿鑿。

  9、三人行,必有我師:三個人一起走路,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。指應該不恥下問,虛心向別人學習。

  10、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:要做好工作,先要使工具鋒利。比喻要做好一件事,準備工作非常重要。出處:《論語·魏靈公》: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居是邦也,事其大夫之賢者,友其士之仁者。”示例:“——”。今既一無所有,縱使大禹重生,亦當束手。(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三十六回)

  篇三

  1、富貴浮雲:意思是不義而富貴,對於我就象浮雲那樣輕漂。比喻把金錢、地位看得很輕。出處:《論語·述而》:“不義而富且貴,於我如浮雲。”示例:自己一生契重名士,以為無不可招致之人,今日竟遇著一個鐵君,真是——。(清·劉鶚《老殘遊記》第六回)

  2、無可無不可:表示怎樣辦都行,沒有一定的主見。出處:《論語·微子》:“我則異於是,是無可無不可。”示例:薛姨媽是個——的人,倒還易說。(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五十七回)

  3、逝者如斯:用以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。出處:《論語·子罕》:“子在川上曰:‘逝者如斯夫!不舍晝夜。’”

  4、駟不及舌:駟:古時由四匹馬拉的車;舌:指說的話。一句話說出口,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回。比喻一句話說出來,再也無法收回。出處: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夫子之說君子也,駟不及舌。”示例:酒自外入,機繇內泄。悔從醒生,——。(明·東魯古狂生《醉醒石》第十二回)

  5、年富力強:年富:未來的年歲多。形容年紀輕,精力旺盛。出處:《論語·子罕》:“後生可畏。”宋·朱熹註:“孔子言後生年富力強,足以積學而有待,其勢可畏。”示例:趁你們——的時候,為人民做出更多的貢獻吧!(郭沫若《科學的春天》

  6、輕裘肥馬:穿著輕暖的皮襖,騎著肥壯的好馬。形容生活闊綽。出處:《論語·雍也》:“赤之造齊也,乘肥馬,衣輕裘。”

  7、有教無類:類:類別。不管什麼人都可以受到教育。出處: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子曰:‘有教無類。’”示例:他的教書有一個特別的地方,就是“——”。(朱自清《經典常談·諸子第十》)

  8、成人之美:成全別人的好事。出處: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惡。”示例:敝人向來最贊成一切犧牲,也最樂於“——”,況且我們是同志,我當然應該給你想一個完全的辦法。(魯迅《華蓋集·犧牲謨》)用法:動賓式;作謂語、賓語;含褒義,指贊助別人成事近義詞:急公好義、助人為樂反義詞:成人之惡、掠人之美。

  9、居下訕上:指屬員背地裡譏笑上級。

  10、一以貫之:貫:貫穿。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。出處:《論語·裡仁》:“子曰:‘參乎!吾道一以貫之’曾子曰:‘唯。’子出,門人問曰:‘何謂也?’曾子曰:‘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’”示例:劉征泰《蘇步青》:據谷超豪等人回憶,凡遇應當參加的討論會,蘇先生向來是風雨無阻,幾十年間——。用法:偏正式;作謂語、狀語、賓語;含褒義近義詞:始終如一、有始有終、善始善終反義詞:虎頭蛇尾、有始無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