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懷叵測成語故事_成語“心懷叵測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叵:不可。測:測定。心裡懷著不可測度的險惡用心,比喻害人的奸詐心計。

【出處】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。

三國鼎立時期,魏、蜀、吳三方經常混戰。由於魏較強大,蜀、吳常聯合攻魏。

赤壁大戰以後,曹操兵敗退回北方。幾年後,劉備再次與東吳孫權結成聯盟,準備北上進攻曹操。曹操急忙召集手下的謀士商議對策。

謀士荀攸說:“與其坐等劉備和孫權兩傢打上門來,不如我們主動出擊。”

曹操皺著眉頭說:“可是萬一西涼王馬騰在我南下遠征時乘虛而入,我們的後方豈不要危險了?”

荀攸又獻上一計,說:“丞相的擔憂很有道理,不除掉馬騰,終究是個後患。不如封他為征南將軍,下詔書誘騙他進京,然後見機下手……”曹操照計行事。

馬騰接到詔書後猶豫不決,他的侄兒馬岱極力勸阻他不要應詔入京。馬岱說:“曹操假借皇帝的名義,下詔書給你,完全是心懷叵測,你千萬去不得。”馬騰的兒子馬超則主張將計就計。在京城尋找機會,殺了曹操。馬騰權衡再三,決定讓馬超留守西涼,自己帶5000兵馬趕赴京城。

馬騰到達京城許昌後,派人暗中與曹操的侍郎黃奎聯絡,密謀殺掉曹操。誰知消息走漏了,曹操抓到了馬騰的把柄,便搶在馬騰動手之前,把他和黃奎一齊抓獲斬首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