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的成語故事 | 成語大全

  • 虎年的成語故事推薦度:
  • 龍和虎的吉祥成語推薦度:
  • 《成語故事》讀后感推薦度:
  • 100個歷史典故成語故事推薦度:
  • 馴龍記觀后感800字作文推薦度:
  • 相關推薦

有關龍的成語故事

有關龍的成語故事1

  葉公好龍

  傳說楚國有一個葉公,特別喜歡龍。他家里的墻上畫著龍,柱子上刻著龍,各種器具、用品也都裝飾著龍的圖案。天上的真龍知道了,便從天而降,來到葉公家里。頭從窗口伸了進去,尾巴一直繞到了堂屋的旁邊。

  葉公看見了天上的真龍,大吃一驚,嚇得渾身哆嗦,臉色鐵青失魂落魄,慌忙逃跑。原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。

  這個寓言故事諷刺了葉公那種表面上愛龍,實際上怕龍的人。

  “葉公好龍”是從這個故事中概括出來的一句成語。“好”是喜愛的意思。現在往往用這句成語來比喻和諷刺言行不一的人。

  畫龍點睛

  傳說古時候有個畫家叫張僧繇,他畫龍畫得特別好。有一次,他在金陵 (現在南京) 安樂寺的墻壁上畫了四條巨龍,那龍畫得活靈活現,非常逼真,只是都沒有眼睛。

  人們問張僧繇:”為什么不把眼睛畫出來。”他說: ”眼睛可不能輕易畫呀! 一畫了, 龍就會騰空飛走的! ”大家聽了,誰也不信,都認為他在說大話。后來,經不起人們一再請求,張僧繇只好答應把龍的眼睛畫出來。

  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,他剛剛點出第二條龍的眼睛,突然刮起了大風,頃刻間電閃雷鳴。兩條巨龍轉動著光芒四射的眼睛沖天而起, 騰空而去。圍觀的人,個個看得目瞪口呆,對張僧繇更佩服了。

  柳毅傳書

  書生柳毅家住湘江岸邊。他到京城長安去考試,沒考中,要返回家鄉。

  他有個同鄉客居徑陽,臨行前要去和老鄉告別。他騎在馬上走了六七里路,路旁田間忽然飛起一群鳥。坐下馬吃了一驚,離開道路狂奔起來,一口氣又跑了五六里路才停下來。

  柳毅坐在馬上,顛簸得夠嗆。馬一停,他就下來牽著馬,溜溜腿。剛走了幾步,見前面有一個女郎,趕著一群羊在放牧。這女郎長得十分漂亮。柳毅心中感到奇怪:這樣一個美麗的女郎,怎么孤孤單單的一個人在這放羊呢!

  再細看,那女郎雙眉緊蹙,一臉愁容,衣服也穿得破破舊舊。她站在那里不時向遠處張望,好象在等待什么人似的。

  柳毅走上前去問道:“你是哪里人氏?為什么一個人在這荒野里?有什么難處?”女郎臉上現出極其痛苦的樣子,好一會兒說不出話來。抽抽咽咽地哭了一陣子,才說:“我的命不好。

  本來不好意思對你說這些,可我的苦太深了。不怕你見笑,只好對你說了。說一說,我心里也痛快些。”她擦了擦淚訴說道:“我是洞庭龍君的小女兒,父母作主把我嫁給涇川的二兒子。

  我本來不樂意,父母之命不好違背。涇川的二兒子是個浪蕩公子,成天不干正事。我勸過他幾次,他就忌恨我。再加他身邊那些女人為了討好他,說了我許多壞話,他就天天折磨我。我受不了他的折磨,向公公婆婆訴說情由。

  誰知公婆偏袒兒子,反而把我趕到這里來。我滿肚子苦向誰訴!”說著說著,她又泣不成聲了。

  柳毅想安慰她幾句,一時又找不出合適的后來。女郎鎮靜了一會兒,又繼續說:“這里離洞庭有幾千里路,我站在高處朝著洞庭的方向望去,長天茫茫,什么也望不到。想托人捎個信去,又找誰捎呢?我在這里受這般苦楚,家里人怎么能知道!聽說先生要回家鄉去,路過洞庭。我想請先生帶一封信去,不知先生肯不肯幫忙?”

  柳毅聽了文郎的話,心中很是不平,他義憤填膺他說:“我這人就是看不得不平的事!我要是腋下能生出雙翅,就立刻給你送信去!只是洞庭一片大水,我這凡人只能在陸地上行走,怎么能把信送進去呢?我擔心的是道路不通,信送不到誤了你的事,”

  女郎見柳毅這般義氣,感激得淚流滿面,說道:“你肯幫我的忙,我很感激。如能把信捎到,我就算一死也要報答你。我怕你不肯答應我的請求,所以沒先告訴你去的方法。現在你答應替我帶信了,我就告訴你。其實,去洞庭龍宮也和進京城沒有什么大的差異。”柳毅說:“既然這樣,你就告訴我,我幫你跑一趟。”

  女郎又給柳毅行了個禮,說道:“洞庭湖的南岸有一棵大橘樹,當地人們稱它為社橘。你在那橘樹干下,把頭上的皮革束帶解下來,換上我給你的這條絲帶,然后在樹干上叩擊三下,就會有人出來接你。你跟隨他往里走,大水大浪都擋不住你。除了捎信外,還希望你把我在這里受罪的情形和我父母說說。”柳毅說:“你只管放心,這事全包在我身上啦!”

  女郎把藏在小襖里的信取出,交給柳毅,然后側轉身,望著洞庭的方向,淚珠兒不斷。柳毅看到她那愁苦的樣子,也被感動得落下淚來。他接過書信,小心地放在書囊之中,又向她問道:“你放牧這些羊做什么用?神界也殺羊吃嗎?”女郎說:“這哪里是羊?他們的樣子象羊,其實都是些雨工。”柳毅不解地問道:“什么是雨工?”女郎說:“也不過是作打雷灑雨之類的工作罷了。”柳毅又細看了看,這群羊都很矯健,走起路來步子邁得很大。兩只眼睛發出奇異的光,喝水吃食也和羊很不一樣。再看那身體的大小,毛角的式樣,和羊就沒有什么區別了。柳毅和女郎告別時說:“我給你當送信的使者,以后要是再到洞庭,你可不要說不認識我而躲開喲。”女郎說:“哪能呢!豈止不躲開,我還要把您當親人看待呢。”

  柳毅辭別了女郎,向著東方走去,走了幾十步,回頭再看女郎,女郎連她牧放的羊群,全都不見了。

  這天晚間,柳毅來到同鄉家里住了一宿,第二天和同鄉告別后,就踏上了歸途。他一路夜住曉行,走了一個多月才到家。到家之后,其它事情都沒干,先去了洞庭湖。

  洞庭湖的南岸果然有一棵大橘樹,樹干很粗,樹蔭能遮蓋一畝多地。每逢春社秋社祭神的日子,在這棵大橘樹下舉行祭禮,人們稱這棵橘樹為社橘。

  柳毅走到大樹跟前,按照龍女教的辦法,換去頭上的皮革帶,束上龍女給他的絲帶,在樹上叩擊了三下,一會兒從洞庭的波浪之中走出一個武夫模樣的人。這人走到柳毅跟前,很有禮貌地問道:“貴客從哪里來?”柳毅沒把送信的事告訴他,只說要拜見大王。武夫就分開水,在前面引路,領著柳毅往前走。他對柳毅說:“請閉上眼睛,一會兒就到了:”柳毅剛閉上眼,就聽到兩耳中的風呼呼作響。霎時之間,柳毅睜眼一看,已到了龍宮前面。宮門很高,兩邊的臺閣都是對稱的,房屋千門萬戶,都極為富麗。路旁奇花異草,無所不有。

  那人把柳毅領到一所大房子里,說:“請先在這里等一等。”柳毅見這房間很寬敞,就問道:“這是什么地方?”回答說:“這是靈虛殿。”柳毅細看,人間最珍貴的主貝,這里都有;人間沒有的寶貝,這里也有。殿內的柱子是青玉白玉雕成的。床幾等是珊瑚樹做的,門楣是用水晶雕刻的,棟梁是琥珀裝飾的,一切陳設,好得都沒法用語言形容。

  柳毅在靈虛殿等了好久,也沒見龍王來。就問道:“洞庭君怎么還不來?他在哪里?”那人說:“您來前不久,我們龍王剛到玄珠閣與太陽道士講《火經》去了。”他怕柳毅等得著急,又說:“再稍等一會兒,也就快要回來了。”

  柳毅問:“什么叫《火經》?”那人說:“我們洞庭君是龍,龍以水為神,只要灑一滴水就能淹沒了山谷。太陽道士是人,人以火為圣,燭光大的一點火,點燃起來,可把阿房宮化為灰燼。我們龍王精于神理,太陽道士精于人理,他們到一起去探討神圣的奧秘去了。”

  正說話間,宮門忽然大開,一個身披紫衣、手執青玉的人走了進來。那人趕緊站起來說:“這就是我們君主。”說著,走向前去報告。洞庭君看了看柳毅,問道:“來的莫非是人間的人嗎?”柳毅上前行了禮,答應說:“是。”

  洞庭君還了禮,客氣他說:“水府幽深,外界的事我知道得少,先生遠道而來,不知有什么事?”柳毅說:“我是大王的同鄉,生長在楚地,到秦地去游學,回家時從涇水岸邊走,看到大王的女兒在那荒野之處牧羊,風吹雨打,挨餓受饑,其苦難言。我柳毅看了很不忍心,問起來,才知道她受丈夫的無故摧殘,公婆又不講理,罰她到那里去受罪。她讓我給你帶來一封信,我就是為送信才來的。”說完,取出書信呈上。

  洞庭君看罷書信,用衣袖掩面哭泣,說道:“這是我的過錯,我當初沒聽人們的勸告,竟把女兒送到虎口里去受苦。感謝先生給我帶信來。”說著,把信交給站在身旁的人傳進后宮去。不多一會兒,就聽到里面傳出許多婦人的哭泣之聲。哭聲越來越大。洞庭君吃驚地對旁邊的人說:“趕快進去和娘娘說,不要讓她們哭出聲來,免得讓錢塘知道。”柳毅不明白,問道:“錢塘是誰?”洞庭君說:“是我弟弟,從前曾任錢塘地方長官,現在已經辭官歸隱啦。”柳毅仍不解:“干嗎怕他知道?”洞庭君說:“先生不知道,我那弟弟為人正直,性情暴躁。從前帝堯在位的時候,有九年的洪水災害,就是他一怒造成的。最近和天將鬧別扭,他一氣之下,把五山崩毀,連通路全都堵塞了。我怕他知道了,一發脾氣去鬧事,要連帶那一方百姓跟著吃苦頭。”

  話還沒說完,就聽到天摧地裂一般的一聲巨響,宮殿墻壁都震得直搖晃。

  接著就見有一條赤龍,長有千尺開外,兩只眼睛亮如閃電,一只舌頭血一般紅,全身赤鱗如火,脖頸上還拖了一條金鎖鏈,平地騰空而起。就在這赤龍騰躍之時,千雷萬霆,纏繞在它身旁,霰雪冰雹,紛紛直落。那聲巨響震得柳毅耳中嗡嗡了半天,聽不清事。柳毅嚇得直往后退,洞庭君親自攙扶住他,說道:“先生不要害怕,這是錢塘知道了這件事,不停時刻地去了。”柳毅說:“我還是回去吧。他去的時候這般聲勢,回來的時候,還不得把我嚇死!”

  洞庭君說:“不妨事。他去的時候,是一怒而去,所以這樣。回來的時候就不這樣了。您且請坐。”說著命人擺酒。

  洞庭君陪著柳毅吃酒,殿下樂隊奏樂,聲音和諧,有如祥風慶云。仙女列隊,翩躍起舞。走上一個美麗的女郎來給柳毅敬酒。柳毅仔細一看,不是別人,正是托他寄信的那位女郎。她臉上雖掛著微笑,但眉宇間仍然流露出悲傷的樣子。她的服式非常華美,紅霞般的煙云飄在她的左右,紫氣般的光圈罩在她的頭上。敬過酒之后,就輕移蓮步,進入宮中。不多時,洞庭君對柳毅說:“涇水的囚人來了。”邊說著,邊起身。他請柳毅且坐,自己暫到宮中去處理一下。

  過了一會兒,洞庭君又出來,仍陪著柳毅吃酒。接著一個身披紫衣、手執青玉、個兒很高、精神飽滿的人走了出來。洞庭君指著這人對柳毅介紹說:

  “這就是我弟弟錢塘。”柳毅起身,向錢塘行禮。錢塘也趕緊還禮。

  錢塘陪著柳毅喝了幾杯酒,說道:“我侄女不幸,受到涇陽那壞小子的欺辱。幸虧先生見義勇為,救了她,不然的話,非被那壞東西折磨死不可。

  先生的大德,我很為感激!”柳毅起身謙讓了一番。錢塘又向哥哥洞庭君講訴去處理事情的經過:“今天辰時我從靈虛殿出發,已時到了徑陽,午時與他們展開了激戰,未時回到這里。我還到九天告知上帝,得到上帝的允準。”

  洞庭君問道:“這次殺了多少?”錢塘回答:“六十萬。”問:“傷害莊稼嗎?”答:“八百里。問:“那個壞小子怎么處置的?”答:“已把他吞食掉了。”洞庭君皺了皺眉頭說:“那壞東西實在可惡,該懲治他。可你辦事也太急躁了些。以后可不要這樣。”錢塘答應說:“是。”

  這天就把柳毅安置在凝光殿里休息。第二天又在凝碧宮設宴招待柳毅。

  洞庭君拿出碧玉箱來相謝,錢塘君拿出琥珀箱來相謝。這些雕刻得精致的箱內裝有人間罕有的寶物。柳毅辭謝了一番,最后只好接受下來。第三天又在清光閣設宴招待柳毅。這次錢塘吃酒有些過量,他的性格又直爽,就對柳毅說:“我那位嫁給涇陽次子的侄女,是洞庭君的愛女,相貌美麗,性情賢淑,誰都說她好。不幸受到那壞小子的欺辱。得到你的幫助,現在也算解決了。

  我想把侄女嫁給先生,我們兩家結為親戚,不知先生意下若何?”

  柳毅拱拱手說:“你為人直爽,辦事剛決明快,我很佩服。但婚姻之事,不好勉強。我是為救令侄女解脫苦難而來的。我要是這會兒娶了你侄女。人們也許會認為我是為娶其女而害其夫,名聲也不好聽。因此,不敢從命。”

  錢塘見柳毅說得有理,又是個很重義氣的人,也就不再勉強。這天晚上,錢塘又單獨設宴招待柳毅,他們相互之間談得十分投機,兩人成了知心朋友。

  又過了一天,柳毅要辭別回去,洞庭夫人又特別在潛景殿設宴招待柳毅,讓女兒出來向救命恩人致謝。夫人說:“你救了我女兒,大恩沒報。本想請你多住些日子,你又急著要回去。這次分別,不知日后還能見面嗎?”女兒坐在旁邊也是戀戀不舍的樣子。夫人這話說得頗帶感情,這勾起了柳毅的心思。前天,錢塘議婚時,柳毅雖然推辭掉了,但他對龍女是有好感的。再看看龍女,龍女似乎對自己也有些感情。此時,柳毅心中不知是有些悔,還是有些恨。他的思想有些亂。宴罷分手時,龍女對柳毅有些眷戀之意,但很含蓄。宮中的侍女也都有凄然之色。夫人也贈送柳毅許多奇異的珍寶,有好多連名稱都叫不上來。

  柳毅告辭了龍宮,沿原路來到岸邊,有十多人挑著擔子送他。挑擔的人們把擔子送到柳毅家,放下擔子就往回走,出了柳毅的家門,即不見了。柳毅從洞庭君送他的碧玉箱中,隨便拿出一件物品到廣陵寶店中去,寶店里就給他金銀好幾萬。從此,柳毅家中富起來,來為柳毅說親的媒人很多,提了好幾處親,柳毅都未答應。

  又過了好幾年,這天,一位媒人來說:“有一個姓廬的女子,是范陽人。

  她父親好仙學道,成夭閑云野鶴,蹤跡不定。這女子前年曾嫁給清河張氏,不幸丈夫死去。母親憐其年紀尚小,要她改嫁。我見那女子既聰明又賢惠,特來給你提提。”柳毅覺得,想見到心上的人,已是無望了,就答應了。

  成禮的這天晚上,柳毅看到這個女子的模樣和龍女的長像有些相似。龍女當時憂愁憔悴,眉宇間多愁容。這個女子眉目間洋溢著喜氣,看起來比龍女更美些。他本想問問,沒好開口,一直壓在心里。不過見到妻子就很自然地想到龍女。

  過了兩年,有了一個男孩。孩子滿月時,親朋都來賀喜,妻子穿起來漂亮的衣服。柳毅覺得妻子穿的這身衣服似乎在哪里見過,但一時記不起來,正在凝想,妻子對丈夫說:“你想什么?不記得當年見我穿的時候了?”柳毅說:“從前我替洞庭君的女兒送過信,在龍宮中好象見她穿過的衣服和這件差不多。”妻子說:“我就是洞庭君的女兒。涇川之冤,得到你的幫助,才能夠昭雪。感你的大恩,誓死要報答。不想錢塘叔叔議婚,你竟拒絕了。

  此后,天各一方。父母還想把我嫁給貴公子,我沒答應。后來聽說有人給你說親,你也沒應,這才有了報答的機會。”柳毅說:“你不是廬氏女嗎?怎么會是龍女?”龍女說:“那是騙你的,怕說出真名來介又拒絕。”柳毅說:

  “說真心話,我結婚時就看到你有些象龍女,怕你犯疑,沒敢對你說。可我看到你更加想念龍女。沒想到你就是龍女!你怎么不早說?”龍女也故意反問:“既然真心想我,錢塘叔父提婚的時候,你怎么拒絕了?”柳毅說:“我當時替你送信,實在是出于義憤,一點沒往別處想。叔父議婚,我覺得于理不當,所以沒應。實際上心中已經喜歡你了。后來有人屢次提親沒應,也是這個原因。”龍女說:“我也知道你心中沒忘了我,這才假托廬氏女,請媒人提親的。”夫妻二人回憶了初次見面的情形,又談及結婚后相親相愛的情形,感情更加深厚了。

  妻子要回娘家去看看,請求丈夫一同前去。柳毅同意了。于是選擇吉日,夫婦二人一起來到龍宮。洞庭君見了很高興,以翁婿之禮接待柳毅。柳毅對岳翁說了洞庭一帶人民的生活情形。洞庭君聽了,很為關心,柳毅請求洞庭君對這一帶人民予以照顧。洞庭君一一答應。

  從此,洞庭一帶風調雨順,糧食豐收。人們都說,這有柳毅的一份功勞。

有關龍的成語故事2

  1、八仙斗蒼龍

  傳說,有一天八仙要到東海去游蓬萊島。本來,騰云駕霧,一眨眼就可到,可是呂純陽偏偏別出心裁,提出要乘船過海,觀賞海景。他拿來鐵拐李的拐杖,往海里一拋,喝聲”變〃,頓時變成一艘寬敞、漂亮的大龍船,八位大仙坐船觀景,喝酒斗歌,好不熱鬧。不料,因此惹出一場麻煩來。

  原來,龍宮里有條花鱗惡龍,是龍王的第七個兒子,稱為“花龍太子”。這天,他閑得沒事,在水晶宮外游蕩,忽聞海面上有仙樂之聲,便循聲尋去,猛見一條雕花龍船,內坐八位奇形怪狀的大仙,其中有個妙齡女郎,桃臉杏腮,楚楚動人花龍太子見此仙姿,魂魄俱消,早忘了師傅南極仙翁的忠告,忘了龍王母的訓導,想入非非,似魔似癡的迷上何仙姑了。

  八仙在海上尋歡作樂,怎會想到花龍太子半路擋道。平靜的海面突然掀起一個浪頭,將雕花龍船打翻了。張果老眼尖,翻身爬上毛驢背;曹國舅心細,腳踏巧板浪里漂;韓湘子放下仙笛當坐騎;漢鍾離打開蒲扇蟄腳底;藍采和攀住了花籃邊;鐵拐李失了拐杖,幸虧抱著個葫蘆;只有呂純陽,毫無戒備,弄了個渾身濕透。

  這時,漢鍾離慌忙檢點人數。點過來,點過去,只有七位大仙。男的俱在,獨缺一個何仙姑。奇怪,這何仙姑到哪里去了呢?漢鍾離掐指一算,大吃一驚,原來是花龍太子攔路搶親,把何仙姑搶到龍宮里去了。 這一回,大仙們可大動肝火了。個個咬牙切齒,殺氣騰騰,直奔龍宮。 花龍太子知道七仙不會善罷干休,早在半路上伺候著。他見大仙們來勢兇猛,慌忙揮舞珍珠鰲魚旗,催動蝦兵蟹將,掀起漫海大潮,向七仙淹來。漢鍾離挺著大肚子,飄飄然降落潮頭,輕輕煽動蒲扇。只聽“嗚…忽…”一聲,一陣狂風把萬丈高的和蝦兵蟹將都煽到九霄云外去了,嚇得四大天王連忙關了南天門。花龍太子見漢鍾離破了它的陣勢,忙把臉一抹,喝聲“變”。海里突然竄出一倏巨鯨,張開閘門似的大口來吞漢鍾離。 漢鍾離急忙煽動蒲扇,不料那巨鯨毫無懼色,嘴巴張大。這下,漢鍾離可慌了神了。正在危急中,忽然傳來韓湘子的仙笛聲。那笛聲悠揚悅耳,鯨魚聽了,斗志全無,竟朝韓湘子歌舞參拜起來,漸漸渾身酥軟,癱成一團。 呂純陽揮劍來斬鯨魚,誰知一劍劈下去火星四濺,鋒利的寶劍斬出個缺口。 仔細一著,眼前哪兒有什么鯨魚,分明是塊大礁石。呂純陽惱得火冒頭頂,鐵拐李卻在一旁笑謎謎說: “莫惱!莫惱!待我來收拾它!” 只見鐵拐李向海中一招手,它的那根拐杖”唰”地竄出海面。鐵拐李拿在手中,一杖打下去,不料打在一堆軟肉里。原來,海礁已變成一只大章魚,拐杖被章魚的手腳纏住了。要不是藍采和的花籃罩下來,鐵拐李早被章魚吸到肚皮里去了。原來這巨鯨和章魚都是花龍太子變的。這時,他見花籃當頭罩來,慌忙化作一條海蛇,向東逃竄。張果老拍手叫驢,撒蹄追趕。眼著就要追上,不料毛驢被蟹精咬住腳蹄,一聲狂叫把張果老拋下驢背。幸虧曹國舅眼明手快,救起張果老,打死了蟹精。

  花龍太子輸紅了眼,現出本相,閃耀著五顏六色的龍鱗,擺動著七枝八權的龍角,張舞著尖利的龍爪,向大仙們猛撲過來。七位大仙各顯法寶,一齊圍攻花龍太子。

  花龍斗不過七仙,只得向龍王求救。 龍王聽了,把花龍太子痛罵了一頓,連忙送出何仙姑,好話講了一百零五斗,八仙還是不肯罷休。龍王沒辦法只好請來南海觀音大士講和,一場風波總算平息。八仙再也沒有興趣去游蓬萊島了。大家都怪呂純陽節外生枝,才尋來一場懊惱。呂純陽笑著說:“這要怪何仙姑,誰叫她是個女的,又生得這么漂亮!”

  2、鯉魚跳龍門

  鯉魚們都想跳過龍門。因為,只要跳過龍門,他們就會由普普通通的魚變成超凡脫俗的龍。

  可是,龍門太高,他們一個個累得筋疲力盡,摔得鼻青臉腫,卻沒有一個能夠跳過去。他們一起向龍王請求:“尊敬的殿下,請你把龍門降低一點吧!如果連一條鯉魚都跳不過去,這龍門不等于虛設了嗎?”

  龍王不答應,鯉魚們就跪在龍王面前不起來。他們跪了九九八十一天,龍王終于被感動了,答應了他們的要求。鯉魚們一個個輕輕松松第跳過了龍門,興高采烈的變成了龍。

  不久,成了龍的鯉魚們發現,大家都成了龍,跟大家都不是龍的時候并沒有兩樣。于是,他們又一起找龍王,說出自己心中的疑惑。龍王笑道:“真正的龍門是不能降低的。你要找到真正龍的感覺,還是去跳那座沒有降低高度的龍門吧。”

  3、畫龍點睛

  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畫師。有一次,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墻壁上畫龍。不一會兒,兩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現在墻壁上了。這時皇帝發現這兩條龍都沒有眼睛,就問僧繇這是為什么。僧繇回答說:“畫上眼睛的話,它們就會飛走的。”大家不信,皇帝一定要他畫上眼睛,僧繇只好給其中的一條龍點上了眼睛。霎時間,電閃雷鳴,那條龍真的飛走了。

  成語“畫龍點睛”比喻說話或做事關鍵部位處理得好,使整體效果更加傳神。

  4、葉公好龍

  春秋的時候,楚國葉縣有一個名叫沈儲梁的縣令,大家都叫他葉公。葉公非常喜歡有關龍的東西,不管是裝飾品、梁柱、門窗、碗盤、衣服,上面都有龍的圖案,連他家里的墻壁上也畫著一條好大好大的龍,大家走進葉公的家還以為走進了龍宮,到處都可以看到龍的圖案!「我最喜歡的就是龍!」葉公得意地對大家說。有一天,葉公喜歡龍的事被天上真的龍知道了,真龍說:「難得有人這么喜歡龍,我得去他家里拜訪拜訪呀!」真龍就從天上飛來葉公的家,把頭伸進窗戶中大喊說:「葉公在家嗎?」葉公一看到真正的龍,嚇得大叫:「哇!怪物呀!」真龍覺得很奇怪,說:「你怎么說我是怪物呢?我是你最喜歡的龍呀!」葉公害怕的直發抖,說:「我喜歡的是像龍的假龍,不是真的龍呀,救命呀。」葉公話沒說完,就連忙往外逃走了!留下真龍一臉懊惱地說:「哼,葉公說喜歡龍這件事是假的,他根本是怕龍嘛!害我還飛來拜訪他!」

  后來,大家就用“葉公好龍”來形容一個人對外假裝自己很好,其實私底下什么都不會!

  關于龍的成語

  托鳳攀龍 〖解釋〗猶言攀龍附鳳。比喻依附帝王、權貴。

  人中龍虎 〖解釋〗比喻人中豪杰。

  攀龍附驥 〖解釋〗攀:攀附;驥:好馬。比喻攀附圣賢,歸附俊杰。

  烹龍炮鳳 〖解釋〗①比喻烹調珍奇肴饌。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貴。②比喻高超的藝術技藝。亦作“烹龍庖鳳”。亦作“烹龍煮鳳”。

  炮龍烹鳳 〖解釋〗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饌。也指一種肴饌名。同“炮鳳烹龍”。

  炮鳳烹龍 〖解釋〗①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饌。②指一種肴饌名。

  矯若游龍 〖解釋〗常用于形容書法筆勢剛健,或舞姿婀娜。同“矯若驚龍”。

  畫龍刻鵠 〖解釋〗比喻好高鶩遠,終無成就。同“畫虎刻鵠”。

  畫龍不成反為狗 〖解釋〗比喻模仿不到家,反而不倫不類。同“畫虎不成反類狗”。

  虎踞龍蟠 〖解釋〗形容地勢雄偉險要。同“虎踞龍盤”。

  虎據龍蟠 〖解釋〗形容地勢雄偉險要。同“虎踞龍盤”。

  虎超龍驤 〖解釋〗比喻群雄奮起,互相角逐。

  虎變龍蒸 〖解釋〗指乘時變化而飛黃騰達。

  筆底龍蛇 〖解釋〗猶言筆走龍蛇。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。

  大水淹了龍王廟 龍王廟:管水之神的廟宇。比喻本是自己人,因不相識而互相之間發生了爭端。

  祖龍之虐 指秦始皇焚書坑儒。祖龍,指秦始皇。

  擲杖成龍 傳說東漢費長房見一老翁掛著一把壺賣藥,然后就跳進壺里去。第二天,費去拜訪他,和他一起入壺,但見房屋華麗,酒菜也很好。費于是向老翁學道,后來騎著老翁所給的竹杖回家,投杖于葛陂,變成一條龍。事見《后漢書·方術傳下·費長房》。后以“擲杖成龍”為典,借指還鄉。

  真龍天子 舊時認為皇帝是天上的真龍下凡,因以為皇帝的代稱。

  真龍活現 形容逼真。

  云蒸龍變 云氣興起,神龍飛動。比喻英雄豪杰遇時奮起。

  云起龍襄 比喻英雄豪杰乘時而起。

  魚質龍文 魚的實質,龍的外表。謂虛有其表。

  魚躍龍門 同“魚化龍”。

  魚升龍門 同“魚化龍”。

  魚龍漫衍 見“魚龍曼延”。

  魚龍曼延 亦作“魚龍漫衍”。亦作“魚龍曼衍”。①古代百戲雜耍名。由藝人執持制作的珍異動物模型表演,有幻化的情節。魚龍即所謂猞猁之獸,曼延亦獸名。②喻虛假多變,玩弄權術。

  魚龍曼羨 喻世事變幻。

  魚龍變化 謂魚變化為龍。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變化。

  魚龍百變 像魚龍那樣變化多端。

  一龍一豬 比喻兩個人高下相差極大。

  繡虎雕龍 比喻文章的辭藻華麗。

  舞鳳飛龍 猶龍飛鳳舞。氣勢奔放雄壯的樣子。

  屠龍之伎 比喻雖有很高造詣卻不切實用的技能。

  土龍沐猴 比喻徒有虛名,而無其實。

  歲在龍蛇 《后漢書·鄭玄傳》:“五年春,夢孔子告之曰:‘起,起,今年歲在辰,來年歲在巳。’既寤,以讖合之,知當命終,有頃寢疾。”李賢注:“北齊劉晝《高才不遇傳》論玄曰‘辰為龍,巳為蛇,歲至龍蛇。賢人嗟,玄以讖合之’,蓋謂此也。”歲,歲星;龍,指辰;蛇,指巳。后謂命

  歲在龍虵 見“歲在龍蛇”。

有關龍的成語故事3

  畫龍點睛

  唐·張彥遠《歷代名畫記·張僧繇》:“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,每云:‘點睛即飛去。’人以為妄誕,固請點之。須臾,雷電破壁,兩龍乘云騰去上天,二龍未點眼者見在。”

  張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畫師。有一次,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墻壁上畫龍,不一會兒,兩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現在墻壁上了。這時皇帝發現這兩條龍都沒有眼睛,就問張僧繇這是為什么。張僧繇回答說:“畫上眼睛的話,它們就會飛走的。”大家不信,皇帝一定要他畫上眼睛,張僧繇只好給其中的一條龍點上了眼睛。霎時間,電閃雷鳴,那條龍真的飛走了。

  成語“畫龍點睛”比喻說話或做事關鍵部位處理得好,使整體效果更加傳神。

  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。后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,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,使內容生動有力。

有關龍的成語故事4

  春秋時期,楚國有一個自稱叫葉公的人。葉公經常對別人說:“我特別喜歡龍,龍多么神氣、多么吉祥啊!”于是當他家裝修房子的時候,工匠們就幫他在房梁上、柱子上、門窗上、墻壁上到處都雕刻上龍,家里就像龍宮一樣。就連葉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繡上了栩栩如生的龍。

  葉公喜歡龍的消息傳到了天宮中真龍的耳朵里,真龍想:“沒想到人間還有一個這樣喜歡我的人呢!我得下去看看他。”有一天,龍從天上降下來,來到了葉公的家里。龍把大大地頭伸進葉公家的窗戶,長長的尾巴拖在地上。葉公聽到有聲音,就走出臥室來看,這一看可不得了了,一只真龍正在那里瞪著自己,葉公頓時嚇得臉色蒼白,渾身發抖,大叫一聲逃走了。

  葉公好龍的故事延伸

  【注音】yè (shè) gōng hào lóng

  【出處】《三國志·蜀志·秦宓傳》:“昔楚葉公好龍;神龍下之;好偽徹天;何況于真?”

  【解釋】比喻自稱愛好某種事物,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愛好,甚至是懼怕、反感。

  【用法】借事喻人,用葉公式的人比喻社會的現象。

  【近義詞】表里不一、兩面三刀、口是心非

  【反義詞】名副其實、名實相符、表里如一

  【年代】古代

  【例句】他表示愿意幫助別人,但當有人向他求援時,卻避退三舍,這與~毫無差別。

  關于龍的成語故事:葉公好龍點評

  通過這個故事,我們一定要丟棄”理論脫離實際”的壞思想、壞作風,而要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、好作風喲,我們要做個表里如一的人。

  關于龍的成語故事:畫龍點睛

 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,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[yáo],他的繪畫技術很高超。當時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,修建的很多寺廟,都讓他去作畫。

  傳說,有一年,梁武帝要張僧繇為金陵的安樂寺作畫,在寺廟的墻壁上 畫四條金龍。他答應下來,僅用三天時間就畫好了。這些龍畫得栩栩如生,惟妙惟肖,簡直就像真龍一樣活靈活現。

  張僧繇畫好后,吸引很多人前去觀看,都稱贊畫得好,太逼真了。可是, 當人們走近一點看,就會發現美中不足得是四條龍全都沒有眼睛。大家紛紛請求他,把龍得眼睛點上。張僧繇解釋說:“給龍點上眼珠并不難,但是點上了眼 珠這些龍會破壁飛走的。”

  大家聽后誰都不相信,認為他這樣解釋很荒唐,墻上的龍怎么會飛走呢? 日子長了,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在說謊。

  張僧繇被逼得沒有辦法,只好答應給龍“點睛”,但是他為了要讓廟中留下兩條白龍,只肯為另外兩條白龍點睛。這一天,在寺廟墻壁 前有很多人圍觀,張僧繇當著眾人的面,提起畫筆,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。 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,他點過第二條龍眼睛,過了一會兒,天空烏云密布,狂風四起,雷鳴電閃,在雷電之中,人們看見被“點睛”的兩條龍震破墻壁凌空而起,張牙舞爪地騰云駕霧飛向天空。

  過了一會,云散天晴,人們被嚇得目瞪口呆,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。再看看墻上,只剩下了沒有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,而另外兩條被“點睛”的龍不知去向了。

  后來人們根據這個傳說引申出“畫龍點睛”這句成語,比喻說話或文章,在主要處用上關鍵性的、精辟的一兩句話,點明要旨,這樣的話被稱為”點睛之筆”,使內容就更加生動有力了。但是在知識改革開放的信息時代,我們可以認為這就是一種創新,因為張僧繇給龍點了眼睛就發生了一個質的飛躍。

  畫龍點睛的故事延伸

  【注音】huà lóng diǎn jīng

  【出處】唐·張彥遠《歷代名畫記》:“武帝崇飾佛寺;多命僧繇畫之…又金陵安樂寺四白龍;不點眼睛;每云:‘點睛即飛去’。人以為妄誕;固請點之。須臾;雷電破壁;兩龍乘云騰去上天;二龍未點睛者見在。”

  【解釋】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。后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,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,使內容更加生動有力。

  【用法】作主語、謂語、定語;含褒義

  【近義詞】錦上添花、點石成金

  【反義詞】弄巧成拙、畫蛇添足、點金成鐵、一語道破

  【年代】古代

  關于龍的成語故事:畫龍點睛點評

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說話或寫文章時,在關鍵處用一兩句話點明主題,可以使內容更為生動有力。所以我們做事情的時候,一定要抓重點喲~

  關于龍的成語故事:筆走龍蛇

  陰歷八九月,秘書監賀知章府上宴請賓客,正在酣飲之間,主人離席迎賓,大家只見廳堂站著一位少僧人。

  “他是玄奘法師的弟子懷素,出家不戒酒,寫得一筆好草書。他老家長沙,湖南七郡知名人家,家家都掛有他書寫的屏嶂。”

  酒過三巡,賀知章起身向來賓敬酒致謝,并說:“嘉會良辰,少不得賦詩助興,有請詩仙李翰林屬辭以紀盛會如何?”

  李白并不推辭,只是說:“想請懷素當眾揮毫以助詩興。”

  賀知章說:“我知道懷素上人酒酣然后墨才暢。來人,快斟酒!”

  懷素暢飲的同時,書僮抬出幾箱書寫用的麻箋、素絹,書案上擺出數方上好的宣州石硯,書僮幾人輪番注水研墨。

  懷素放下酒杯,飄然起立,堂上頓時一片寂靜。但見少年僧人援筆蘸墨,凝神注視紙絹片刻,突然運氣揮毫,臂轉腕旋,寫完一張又一張,不多久,滿地盡是靈氣飛動的草書。幾箱麻箋素絹頃刻用完。

  懷素擲筆近座時,。李白的《草書歌行》亦已寫就,當眾吟哦道:“少年上人號懷素,草書天下稱獨步……吾師醉后倚繩休……起來向筆不停手,一行數字大如斗,恍恍如聞神鬼驚,時時只見龍蛇走……”

  賀知章評論說:“上人書寫,左盤右旋,確實是只見龍蛇走啊!好字,好詩!”

  懷素的字,李白的詩,賀知章的評論,一時間傳遍京華。

  “筆走龍蛇”就此成為形容書法雄健灑脫的成語。

  筆走龍蛇的故事延伸

  【注音】bǐ zǒu lóng shé

  【出處】宋·高登《送太元》:“胸中翻錦繡;筆下走龍蛇。”

  【解釋】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。

  【用法】作謂語;形容書法筆勢矯健多姿

  【近義詞】龍飛鳳舞 妙筆生花 字走龍蛇 筆底龍蛇 行云流水

  【反義詞】彎彎曲曲 春蚓秋蛇 鬼畫桃符

  【年代】古代

  【例句】小冰飽蘸濃墨,覺得一股墨香撲鼻,靈感便從天而降,~,寫下一首七絕。

  關于龍的成語故事:筆走龍蛇點評

  剛學寫字的時候,老師,長輩都會說“字如其人,一定要把字練好來”,我們現在常說字如其人,字端則行正,品正則字端。小朋友們,一定要重視字的問題哦,寫得一手好字是會為你的人生錦上添花的喲!

有關龍的成語故事5

  畫龍點睛:

 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,他在一個寺院的墻上畫了四條龍,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。有人問他,為什么不給龍畫上眼睛呢,他說,畫上眼睛,龍就會飛去。聽的人不相信,偏要讓他畫上。張僧繇沒有辦法,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。誰知道,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,刮起了大風,下起了大雨,墻壁也震破了,那兩條龍騰空而起,飛到天上去了,墻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。 “畫龍點睛”贊美了畫家畫龍的技藝。“畫龍點睛”現在已成為一句成語。比喻說話和作文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,使內容更加精辟有力。

  葉公好龍:

  古代的春秋時期,陳國有個葉公,他非常喜愛龍,他家里的梁、柱、門、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,連衣服被子上也繡著龍,屋里的墻壁上也畫著龍,葉公的家簡直成了龍的世界。天上的真龍知道了,很感動,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。這條真龍的龍頭從窗口伸進來,尾巴拖到客堂里。誰知葉公一見到真龍,嚇壞了,呼叫著逃走了。

  原來,葉公愛的不是真龍,而是似龍非龍的假龍。“葉公好龍”現在也是一句成語,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,而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愛好。

  屠龍之技:

  從前,有個人一心想學到一種出奇的本領。他聽說支離益會宰龍,心想:這可是世上罕見的本領。于是他就去拜支離益做老師。

  他學呀學,學了整整三年,把家產都折騰光了,才把宰龍的本領學到手。可是本領學到手又有什么用呢?天下根本沒有龍,他那絕妙的本領到哪兒去施展呢?

  “屠龍之技”比喻毫無實際用途的本領。

  龍須酥

  龍須酥據傳已流傳民間二千年,因一直為皇帝御用點心,民間百姓遂稱其為“皇帝點心”,直至清雍正年間,龍須糖才得有此名。相傳,一日雍正皇帝設滿漢全席,宴請文武百官。當御廚現場制作該糖時,雍正帝見其手法嫻熟,似游龍舞鳳,手中糖絲雪白、纖細、如祥龍之須,遂龍顏大悅,賞賜眾嬪妃臣子,并特封此糖為“龍須糖”,自此,龍須糖的美名遍傳大江南北。

  正宗龍須酥為陜西西安特產,因看起來如西安羊肉泡饃中的超細的’粉絲,外觀潔白綿密、細如龍須,故而得名,后來傳往新疆,杭州,安徽等省市以至現在全國各地都有龍須酥的出現。龍須酥色澤乳白、細絲萬縷、層次清晰、營養豐富、口感酥松綿甜、香酥可口、入口即化。

有關龍的成語故事6

  【畫龍點睛】:

 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,他在一個寺院的墻上畫了四條龍,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。有人問他,為什么不給龍畫上眼睛呢,他說,畫上眼睛,龍就會飛去。聽的人不相信,偏要讓他畫上。張僧繇沒有辦法,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。誰知道,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,刮起了大風,下起了大雨,墻壁也震破了,那兩條龍騰空而起,飛到天上去了,墻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。

  “畫龍點睛”贊美了畫家畫龍的技藝。“畫龍點睛”現在已成為一句成語。比喻說話和作文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,使內容更加精辟有力。

  【葉公好龍】:

  古代的春秋時期,陳國有個葉公,他非常喜愛龍,他家里的梁、柱、門、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,連衣服被子上也繡著龍,屋里的墻壁上也畫著龍,葉公的家簡直成了龍的世界。天上的真龍知道了,很感動,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。這條真龍的龍頭從窗口伸進來,尾巴拖到客堂里。誰知葉公一見到真龍,嚇壞了,呼叫著逃走了。

  原來,葉公愛的不是真龍,而是似龍非龍的假龍。“葉公好龍”現在也是一句成語,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,而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愛好。

  【屠龍之技】:

  從前,有個人一心想學到一種出奇的本領。他聽說支離益會宰龍,心想:這可是世上罕見的本領。于是他就去拜支離益做老師。

  他學呀學,學了整整三年,把家產都折騰光了,才把宰龍的本領學到手。可是本領學到手又有什么用呢?天下根本沒有龍,他那絕妙的本領到哪兒去施展呢?

  “屠龍之技”比喻毫無實際用途的本領。

  【龍陽泣魚】:

  《戰國策·魏策四》:“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,龍陽君得十馀魚而涕下。王曰:‘有所不安乎?如是,何不相告也?’對曰:‘臣無敢不安也。’王曰:‘然則何為出涕?’曰:‘臣為王之所得魚也。’王曰:‘何謂也?’對曰:‘臣之始得魚也,臣甚喜,后得又益大,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。

  今以臣兇惡,而得為王拂枕席。今臣爵至人君,走人於庭,辟人於途。四海之內,美人亦甚多矣,聞臣之得幸於王也,必褰裳而趨王。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之魚也,臣亦將棄矣,臣安能無涕出乎?’”后遂以“龍陽泣魚”為失寵之典。

  【龍去鼎湖】:

  典出《史記·封禪書》:“黃帝采首山銅,鑄鼎於荊山下。鼎既成,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。黃帝上騎,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,龍乃上去。馀小臣不得上,乃悉持龍涘,龍涘拔,墮,墮黃帝之弓。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,乃抱其弓與胡涘號,故后世因名其處曰鼎湖,其弓曰烏號。”后因以“龍去鼎湖”謂帝王去世。

  【人中之龍】:

  比喻出類拔萃的人。晉時酒泉太守馬岌是一位高尚的人。他久慕宋纖的大名,有一次帶著儀仗隊、敲著鐃鼓去拜訪宋纖。宋纖身在重重的樓閣中,拒不見馬岌。最后馬岌邊命令返回,邊說:“我能聽得宋纖的名聲卻不能見到宋纖,我仰慕他高尚的品德卻見不到他的人。從今以后我知道他是人中之龍。”

  【乘龍快婿】:

  對別人女婿的美稱。春秋時,蕭史善吹簫,秦穆公的女兒弄玉也愛吹簫,秦穆公就把女兒嫁給了蕭史。幾年后,弄玉乘鳳,蕭史乘龍,升天而去。“乘龍”或“乘龍快婿”就成為對別人女婿的美稱。

  【筆走龍蛇】:

  筆一揮動就呈現出龍蛇舞動的神態。比喻草書的筆勢矯健生動。唐賀知章在家宴請賓客。座中有詩仙李白、僧人懷素等。酒過三巡,賀知章請李白作詩助興,李白推辭說:“還是請懷素上人揮毫助興吧。”賀知章說:“那就李白賦詩,懷素揮毫,珠聯璧合吧!”懷素幾杯酒下肚,開始揮毫如飛,一旁李白也開始朗朗念來:“少年上人號懷素,草書天下稱獨步。吾師醉后倚繩休,起來向筆不停手。一行數字大如斗,時時只見龍蛇走……”自此“筆走龍蛇”成為形容書法筆勢矯健、灑脫的專用成語。

  【龍生九子】:

  在明代,龍還被人們附會出了一個繁盛的家庭,龍的九子是:饕餮(tāoti?),性喜水,被雕成橋柱上的獸形;嘲風,喜歡冒險,因而人鑄其像,置于殿角;睚眥(yázì),平生好殺,喜血腥之氣,其形為刀柄上所刻之獸形;敝屣(bìxǐ),力大,其背亦負以重物,即令刻在門的鋪首上;鴟(chī)吻,平生好吞,即殿脊的獸頭之形;蒲(pú)牢,平生好鳴,它的頭像被用做大鐘的鐘紐;狻猊(suānní),喜歡蹲坐,佛像座下的獅子是其造型;囚牛,喜性音樂,故常立在琴頭。

  【車水馬龍】

  東漢名將馬援的小女兒馬氏,由于父母早亡,年紀很小時就操辦家中的事情,把家務料理得井然有序,親朋們都稱贊她是個能干的人。

  十三歲那年,馬氏被選進宮內。她先是侍候漢光武帝的皇后,很 受寵愛。光武帝去世后,太子劉莊即位,就是漢明帝,馬氏被封為貴 人。由于她一直沒有生育,便收養了賈氏的一個兒子,取名為劉旭。 公元60年,由于皇太后對她非常寵愛,她被立為明帝的皇后。

  馬氏當了皇后,生活還是非常儉樸。她常穿粗布衣服,裙子也不 鑲邊。一些嬪妃朝見她時,還以為她穿了特別好的料子制成的衣服。 走到近前,才知道是極普通的衣料,從此對她更尊敬了。 馬皇后知書識理,時常認真地閱讀《春秋》、《楚辭》等著作。有一 次,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給她看,并問她應如何處理,她看后當場 提出中肯的意見。但她并不因此而干預朝政,此后再也不主動去談 論朝廷的事。

  明帝死后,劉旭即位,這就是漢章帝。馬皇后被尊為皇太后。不久,章帝根據一些大臣的建議,打算對皇太后的弟兄封爵。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關后把家族不得封侯的規定,明確地反對這樣 做,因此這件事沒有辦。

  第二年夏天,發生了大旱災。一些大臣又一上奏說,今年所以大 旱,是因為去年不封外戚的緣故。他們再次要求分封馬氏舅父。馬太后還是不同意,并且為此專門發了詔書,詔書上說:“凡是提出要對外戚封爵的人,都是想獻媚于我,都是要從中取得好處。天大旱跟封爵有什么關系?要記住前朝的教訓,寵貴外戚會招來傾覆的大禍。先帝不讓外戚擔任重要的職務,防備的就是這個。今后,怎能再讓馬氏走者路呢?” 詔書接著說:“馬家的舅父,個個都很富貴。我身為太后,還是食不求甘,穿著簡樸。左右宮妃也盡量儉樸。我這樣做的目的,是為下邊做個樣子,讓外親見了好反省自己。可是,他們不反躬自責,反而笑話我太儉省。前幾天我路過娘家住地濯龍園的門前,見從外面到舅舅家拜候、請安的,車子像流水那樣不停地駛去,馬匹往來不絕,好像一條游龍,招搖得很。他們家的傭人,穿得整整齊齊,衣服綠色,領和袖雪 白;看看我們的車上,比他們差遠了。我當時竭力控制自己,沒有責備他們。他們只知道自己享樂,根本不為國家憂愁,我怎么能同意給他們加官進爵呢?”

有關龍的成語故事7

  葉公好龍

  從前有位葉公,特別喜歡龍,

  關于龍的成語故事。他屋內的梁、柱、門、窗,都請巧匠雕刻上龍紋,雪白的墻上也請工匠畫一條條巨龍,甚至他家穿的衣服、蓋的被子、掛的蚊帳上也都繡上了活靈活現的金龍。

  方圓幾百里都知道葉公好龍。天上的真龍聽說以后,很受感動,親自下來探望葉公。巨龍把身子盤在葉公家客堂的柱子上,尾巴拖在方磚地上,頭從窗戶里伸進了葉公的書房。葉公一見真龍,登時嚇得面色蒼白,轉身逃跑了。

  原來,葉公愛的不是真龍,而是似龍非龍的假龍。“葉公好龍”現在也是一句成語,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,而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愛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