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以食為天成語故事_成語“民以食為天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百姓把糧食看作頭頂的天,說明糧食對民眾至關重要。

【出處】漢·班固《漢書·酈食其傳》。

在秦朝滅亡以後,劉邦項羽就誰領導群雄展開了多年爭戰,戰爭開始,劉邦處於劣勢,彭城戰役的失敗使劉邦不得不退守滎陽、成皋,加上軍糧不足敖倉一戰便尤為重要(敖倉在滎陽西北,秦時建築,儲有糧食)。

項羽的猛攻,使滎陽岌岌可危,萬般無奈之下,劉邦打算割讓成皋以東地方給項羽,退守鞏、洛一帶,一方面可以緩口氣,另一方面能組織力量,再與楚軍決戰。

謀士酈食其權衡利弊認為得不償失,勸諫劉邦說:“皇帝靠的是人民,而民以食為天,怎能把糧食拱手讓人呢?”

劉邦沉思片刻,覺得酈食其之言有理,忙問:“那麼按照先生的高見,我應如何做呢?”

酈食其說:“在這種情況下,千萬不可退兵,大王隻有組織力量,堅守滎陽,保住敖倉,豐衣足食才能振奮士兵精神。”

劉邦按酈食其的話去做了,果然取得了勝利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