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為五鬥米折腰成語故事_成語“不為五鬥米折腰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

折:彎。

這則成語是指不為獲得五鬥米而失去自己的骨氣。

【用法】

比喻品性清高,有骨氣。

【出處】

這則成語出自《晉書·陶潛傳》:“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,拳拳事鄉裡小人邪!”

《喻世明言》卷五:“古人不為五鬥米折腰,這個助教官兒,也不是我終身養老之事。”

【成語故事】

陶潛,又名陶淵明,是東晉時期著名的田園詩人,創作了許多以田園自然風光和鄉村生活為背景的詩作。他為人性情高雅,淡泊名利,不貪慕榮華富貴,因此生活得十分清苦。

公元405年秋天,他來到傢鄉附近的彭澤縣當縣令。這年冬天,郡太守派督郵到彭澤縣督察民情。這位督郵是一個粗俗傲慢的勢利小人,一到彭澤縣便命縣令前去見他,想借此顯示一下自己的威風。但縣令陶淵明素來不畏權勢,秉性清高,絕對不是那種趨炎附勢、奴顏婢膝的人。他很看不起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、作威作福的小人,但又不得不去見一見。正當陶淵明準備動身出發時,縣吏卻攔住他說:“大人,拜見督郵須穿官服,並束上腰帶,否則有失體統,督郵會趁機大作文章,恐怕會不利於大人。”陶淵明一聽十分氣憤,無奈地嘆道:“我怎能為五鬥米向鄉裡小人折腰!”說罷,索性拿出官印,又寫了一封辭職信,隨即離開彭澤縣回傢了。他隻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。因為當時縣令的俸祿是五鬥米,所以陶淵明說不願為五鬥米折腰。

“田園詩人”陶淵明

陶淵明,潯陽柴桑(今江西省九江市)人。他出身於敗落的世族,因抱負得不到施展,又不肯與士族社會同流,於四十一歲時棄官歸隱,此後一直過著躬耕隱居的生活。陶淵明的作品大多描寫田園生活,因此後人將他稱作“田園詩人”。他的詩作感情真摯自然,語言清新質樸,有很高的藝術成就,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