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成語故事_成語“四體不勤五谷不分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形容脫離勞動、脫離實踐的讀書人。

【出處】春秋·孔丘弟子《論語·微子》。

孔子胸懷大志,想為天下人謀福利,他帶著幾個弟子周遊列國,不辭勞苦。

一天,孔子和學生走散了,子路一個人落在後面。這時天色已晚,就向一個老人問路:“老人傢你看見我的老師嗎?”

老頭兒放下鋤頭生氣地說:“看你這個人,四體不勤,五谷不分,冒冒失失地向我問話,你老師是怎麼教育你的呢?”說完,老頭又揮鋤幹起農活來了。

子路拱手站在路邊地頭上,等候老頭兒。

天黑了,老頭兒扛起鋤頭,說一聲:“走吧!”

老頭兒留子路在傢裡吃飯,特地殺了雞,做一鍋黃米飯,盛情招待他,又留他住了一宿。

第二天,子路趕上孔子,就把昨天發生的事情向他報告了。孔子說:“他是一位隱士呀,你應該再回去看看他!”

子路不敢怠慢,又急急忙忙折回去找那個老頭兒,但是他早已避開了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