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輒得咎的成語解釋及意思-成語大全

動輒得咎dòng zhé dé jiù
詞典解釋
[成語解釋]
輒:即;咎:過失,罪責。動不動就受到指摘或責難。
[典故出處]
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跋前躓後,動輒得咎。”
[ 近義詞 ]
跋前躓後
[ 反義詞 ]
八面圓通
[成語舉例]
小廝因動輒得咎,隻得說道:“請問主人:前引也不好,後隨也不好,並行也不好,究竟怎樣才好呢?”(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七十八回)
[常用程度]
常用
[感情色彩]
褒義詞
[語法用法]
作謂語、定語;指做事往往獲罪
[成語結構]
偏正式
[產生年代]
古代
[成語正音]
輒,不能讀作“chē”。
[成語辨形]
輒不能寫作“轍”。
[英文翻譯]
be frequently taken to task <be blamed for every move>
[成語故事]
唐朝時期,韓愈學識淵博,被任命監察禦史,因反對宦官利用“宮市”敲詐百姓,觸怒了唐德宗被貶,後在唐憲宗時調回京城任吏部員外郎,他又因華州刺史之事被貶為國子監博士,他作《進學解》感慨自己:“跋前躓後,動輒得咎。”。
與“動輒得咎”相關的字典解釋
dòngzhéji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