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坐針氈成語故事_成語“如坐針氈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拼音】如坐針氈rúzuòzhēnzhān
【釋義】像坐在插著針的氈子上。形容心神不定,坐立不安。
【出處】《晉書·杜錫傳》:“言辭懇切,太子患之。後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,刺之流血。”
【主人公】
【近義詞】坐立不安、手足無措、局促不安
【反義詞】泰然自若、心安理得

【成語故事】

西晉時候有個叫杜錫的人,學識淵博,性格非常耿直,在做了太子中舍人以後,多次規勸晉惠帝的兒子愍(mǐn)懷太子。愍懷太子不僅不聽勸告,反而對杜錫心懷怨恨,便故意在杜錫坐的氈墊中放了一些針。杜錫沒有發覺,屁股被紮得鮮血直流。第二天,太子故意問杜錫:“你昨天出了什麼事?”杜錫難以開口,隻好說:“昨天喝醉了,不知道幹了些什麼。”太子說:“你喜歡責備別人,為什麼自己也做錯了事呢?”

成語“如坐針氈”由此而來,形容一個人因某種因素而心神不定,坐立不安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