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uthor: chengyu

好酒愛屐成語故事_成語“好酒愛屐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出處】《猩猩銘·序》:猩猩在山谷行,常有數百為群。裡人以酒並糟設於路側;又愛著屐,裡人織草為屐,更相連接。猩猩見酒及屐,知裡人張設,則知張者祖先姓字,乃呼名罵雲:“奴欲張我,舍爾而去!”復自再三。相謂曰:“試共嘗酒。”及飲其味,逮乎醉,因取屐而著之,乃為人之所擒,皆獲輒無遺者。 猩猩往往幾百隻在一起,成群結隊地出沒於山谷中。 它們好喝酒,鄉下人把很多酒和酒糟擺在道路兩邊;它們還愛穿鞋,鄉下人就編了不少草鞋並用繩子勾聯起來,也放在路旁。 猩猩一見擺著的酒和鞋就知道是鄉下人設置的機關,還知道他們祖先的姓名,便指名道姓地罵道:“你們這些傢夥,想誘捕我們嗎?我們決不上當!”說完就走了,但又舍不得美酒,一會兒又返了回來。這樣三番五次,實在忍耐不住了。便互相商議說:“咱們少嘗嘗吧。”說著這個一口那個一口地喝起來,越喝越有味,最後全都喝得酩酊大醉。於是,又都把草鞋穿上。就這樣,一下子被人們統統捉住,沒有一個逃脫。

吃人無厭成語故事_成語“吃人無厭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出處】《事林廣記》:有人養一虎,毛文可愛。每日將谷與他吃,不吃;又將米喂它,又不吃;將飯菜與它,都不吃。忽有一小兒經過,被他一口吃盡;又有一丈夫過,又被它和衣服盡數吃了。主人乃大聲雲:“畜生!許多物不吃,原來你吃人無厭飽時。” 有人養了一隻老虎,毛皮的圖案非常好看。主人每天拿谷物給它吃,老虎不吃,拿米喂它,也不吃,又將飯菜給它吃,它全不吃。突然有一個小孩路過,老虎一口就把他給吃掉了;一個男子經過,老虎連帶他的衣服一塊吃掉了。主人看見大聲斥責說:“你這個畜生,給你那麼多東西你都不吃,原來你吃人吃不厭。” 後人用這則寓言諷刺愛貪便宜的人。這種人面皮厚,有席就坐,有肉就吃。

優哉遊哉成語故事_成語“優哉遊哉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出處】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一年》:優哉遊哉,聊以卒歲。 春秋時代,晉國的大夫叔向因欒盈之黨叛亂而受株連。被捕入獄後,有人對他說:“你之所以犯罪入獄,大概是因為你不聰明的緣故吧?”叔向自我安慰地回答說:“雖被囚了,但總比死了好些。《詩經》上說得好,‘優哉遊哉,聊以卒歲。’(意思是:悠悠閑閑,姑且混滿一年。)這就是聰明的表現。” 叔向有個熟人樂王鮒,也是晉國的大夫。此人有些狡猾,是晉君身邊的人。當他知道叔向入獄後,便去監獄看望叔向,並向叔向說:“我打算救你出獄。”叔向知道他的為人,就沒有答應。樂王鮒走時,他也沒有表示感謝。人們覺得奇怪,就責備他說:“樂王鮒是跟隨晉侯的人,他可在晉侯面前為你說話呀!隻要他肯救你,就一定能行啊!你為什麼還不答應呢?”叔向說:“我希望一個秉公正直的人來救我。”他停了一下接著說:“這個人就是祁奚,他外舉不避仇,內舉不避子,多麼公正的人哪!如果他知道我的情況,他一定會來救我。”樂王鮒受到叔向的拒絕之後,心中十分不滿,總想報復叔向。後來,晉侯問樂王鮒:“叔向究竟犯了什麼罪?”樂王鮒說:“叔向是欒盈的同謀。”可是,就在這時叔向受到株連的事被祁奚知道了,於是他馬上坐著車子去找范宣子商量,希望他能把叔向救出來。范宣子也是晉國的大夫,而且為人公正,聽說叔向是受株連,也就樂意出力。經范宣子的營救,叔向終於被救出獄了。叔向認為他們救他是為公而不是為私,所以沒有去感謝他們。 後人用“優哉遊哉”來形容悠閑無事。

自投鼎俎成語故事_成語“自投鼎俎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出處】《笑贊》:鐘馗專好吃鬼,其妹與他做生日,寫禮貼雲:“酒一尊,鬼兩個,送與哥哥做點剁;哥哥若嫌禮物少,連挑擔的是三個。”鐘馗命人將三個鬼俱送皰人烹之。擔上鬼看挑擔者曰:“我們死是本等,你如何挑這個擔子?”《贊》曰:“挑擔者不聞鐘馗之所好耶?而自投鼎俎──此文種、韓信之流也。若少伯、子房,可謂智鬼矣。” 鐘馗專門好吃鬼,他的妹妹給他做生日,寫了一個禮貼道:“酒一尊,鬼兩個,送給哥哥剁肉餡吃;哥哥若是嫌禮物少,連挑擔的算上共是三個鬼。” 鐘馗便命令差役把三個鬼都送到廚房裡去,讓大師傅烹煮。 裝在擔子裡的鬼看著挑擔子的鬼說道:“我們死是本分,你卻為啥挑這個擔子來?”

爭名於朝,爭利於市成語故事_成語“爭名於朝,爭利於市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出處】《國策·秦策一》:臣聞爭名者於朝,爭利者於市。 戰國時,秦國經過商鞅變法,日漸強大起來,並不斷吞並一些國力較弱的小國。有一次,秦惠王召集張儀和大將司馬錯討論攻滅蜀國和韓國的問題。司馬錯主張伐蜀,張儀則主張伐韓。秦惠王讓他們各自說說其理由。 張儀說:“韓國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,如果攻占了,就可以控制東周朝廷的大權,並挾天子以令諸侯。至於蜀國,離秦國路途遙遠,遠途用兵,將會弄得兵困馬乏、人民勞苦。即使攻占了,也得不到多大的利益。我聽說,爭名要在朝廷中,爭利要在街市上。現在擁有黃河天塹的韓國和周王室,是天下的街市,大王不去爭奪,而偏偏去爭遙遠的蜀國,這樣,離秦國的王霸之業就遠了。” 司馬錯不同意張儀的這些說法。他說:“我認為,攻取蜀國對我們是極為有利的。蜀國土地肥沃,攻占了可以擴大我們的疆土;得到它的財物,可以使我們更加富足。況且,攻占蜀國一國,與其他諸侯國的利益也不相幹。如果攻韓又危及周天子,必然得到個壞名聲。這樣,未必有什麼利益可得,反而得個壞名聲,不如攻蜀。

掃除天下成語故事_成語“掃除天下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東漢時有個人叫陳蕃(fán),字仲舉,汝南平興人。他15歲時,獨自住一間屋子,但從不整理打掃,房屋骯臟,庭院荒蕪。有一天,他父親的朋友薛勤來訪,對陳蕃說:“孩子,你怎麼不打掃幹凈房屋庭院,迎接客人到來呀?”陳蕃隨口答道:“男子漢大丈夫應當掃除天下,哪裡在乎這一間屋子呢?”薛勤聽了,知道他對當時宦官專權的腐敗朝政不滿,有肅清邪惡、平治天下的宏大志向,是個難得的奇才。 陳蕃長大後,果然有出息。他經太尉李固推薦,先為議郎,又做了樂安太守,此後便開始了反對宦官專權、掃除天下腐敗的積極活動。據說他任豫章太守時,一到任就忙著打聽當地出名的賢士徐稚的地址,要去看望他。手下人請他先進府去略休息片刻,陳蕃說:“過去周武王要去拜訪殷朝賢人商客,連席子都沒有閑暇坐暖,我禮賢下士,不是應該的嗎?” 陳蕃後來成為東漢大臣,聲名頗高,為人們所敬重。有人贊他的言論是士子的準則,行為是世人的典范。太學生們稱之為“不畏強禦陳仲舉”。 含義及用法:後人用“掃除天下”的典故形容人不拘小節,而有平治天下的遠大志向;又用“席不暇暖”的典故形容忙於奔走,沒有安居享受的時間。

回天之力成語故事_成語“回天之力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貞觀四年,唐太宗準備東去巡視,下詔興修洛陽乾陽殿,大臣張玄素極力勸阻。 張玄素在上書中說:“秦始皇平定六國統一天下後,本想將皇帝的尊位傳之萬世,但卻隻傳到他的兒子便亡了國。原因就在於他盡量滿足自己的奢侈欲望,上逆天道下害百姓。可見統治天下不能憑暴力,應務求節儉,少收賦稅。做君王的更要身體力行,戒絕豪侈,天下才能太平。”張玄素還一連列舉了興修洛陽皇宮的五個“不可”,指出唐太宗過去厭惡奢靡如今喜歡豪侈,必將令天下百姓失望。何況國庫本來並不充實,興建宮室會使財空庫虛;百姓剛剛經歷了離亂之苦,君王此舉勢必加重百姓負擔,後果很嚴重。最後張玄素還說:“歷史的教訓值得記取,阿房宮建成,秦國解體;乾陽宮修畢,隋朝滅亡。如今陛下若沿襲前朝的弊病,恐怕就比隋煬帝的過錯還嚴重!” 唐太宗聽了雖然很生氣,但忠言逆耳,不可不聽,於是下令取消修建乾陽殿。以忠直敢言著稱的大臣魏徵(zhēng)也非常佩服張玄素,嘆息道:“張玄素真是仁人之言,有回天之力啊!” 含義及用法:古時稱皇帝為“天子”,“回天之力”本指正確的意見力量之大,能使皇帝改變態度。後人用這個典故形容某種巨大的力量能夠改變本已極難挽回的勢態。

曳尾塗中成語故事_成語“曳尾塗中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戰國時著名的哲學傢莊子(名周),當時很有名氣。楚威王很看重他的才德,想請他到楚國來輔佐自己治理國傢。楚威王慎重其事地派了兩名大夫作為特使去請莊子。兩人臨行時又被楚王叫住,楚王囑咐他們說:“你們見到莊子後,告訴他說我願把國傢托付給賢德的人管理。“同時還拿了許多珍珠玉帛,讓他們送給莊子。 兩位大夫好容易在淮水邊找到了莊子,就將楚王的話對他轉述了一遍。莊子正手握釣竿釣魚,並不回頭看他們一眼就說:“我聽說楚國有一個神龜,已經死了三千年了,一直被當作珍寶藏於廟堂之上。你們說這隻龜是被刮骨留名供在廟堂上好呢,還是保全性命,拖著尾巴在污泥中活著好呢?” 兩位大夫毫不遲疑地回答說:“當然是拖著尾巴活在污泥中的好啊!” 莊子笑了笑,對他倆說:“好,你們回去吧。請對楚威王說,我願像龜那樣拖著尾巴生活在污泥中!”

自欺欺人成語故事_成語“自欺欺人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從前有一個南方人,傢裡很貧窮,但總幻想有朝一日成為一個有錢人。後來,他不知從何處找來一本漢代淮南王劉安談論方術的書,就認真地讀了起來。當他讀到書中“如果誰得到螳螂捕蟬時用來掩護自己的葉子,就可以隱藏他的身體”時,這個人非常高興,就天天等在一棵大樹下,伸長脖子看著頭上的葉子。一天,他終於看到一隻螳螂躲在一片葉子的後面準備捕蟬,他趕緊爬上樹去摘下葉子,但下來時不小心葉子掉在了地上。他四下裡找,可是地上已經有很多落葉,怎麼也分辨不出掉下的那一片。他隻好把地上的樹葉都掃回傢一張張地拿來擋在自己面前,問他妻子說:“你看得見我嗎?”妻子不知丈夫在玩什麼把戲,一一回答說:“看得見。” 這人從早問到晚,妻子終於不耐煩了,當丈夫又拿一張葉子問她時,她胡亂應付說:“看不見。”這人高興極了,連忙把葉子裝在口袋裡。 第二天一早,這個人帶著葉子來到城裡。當他看到市場上有人在賣東西時,就摸出葉子來放在腦前,然後伸出手去拿東西,不想被當場捉住,並送往官府。官府的人覺得很奇怪,就問他說:“你為什麼要在光天化日之下偷別人的東西呢?”這人隻好哭喪著臉把事情的經過說出來,官府的人聽了哈哈大笑起來,就把他釋放了。 含義及用法:後世將這種既欺騙自己,也欺騙別人的行為叫做“自欺欺人”。

歲不我與成語故事_成語“歲不我與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陽貨(掌握著魯國大權)想讓孔子拜會他,孔子不去,陽貨便贈送孔子豬肉,使孔子去答謝他,以便見面。孔子打聽到陽貨不在傢時,去拜謝他,不巧兩人在途中相遇了。陽貨對孔子說:“來!我有話跟你說。”他說:“現在有人有治國本領卻藏身不做官,任憑國傢的事情迷亂不治,這能叫做仁愛嗎?”(孔子沒有回答),陽貨又說:“不可這樣。一個人喜歡參與政治,偏偏屢次錯過時機,這能稱做聰明嗎?”(孔子仍沒出聲),陽貨自己接著說:“不能這樣。時光過去了,便不再回來,年歲不等待我們呀。”孔子這才答道:“好吧,我答應你,將從政做官了。” 故事出自《論語·陽貨》,文中“歲不我與”,是陽貨勸孔子出仕時說的。說明時間不等待人,要及時努力做一番事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