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y: 三畫成語

三畫成語

小題大做成語故事_成語“小題大做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春秋的時候,燕國和趙國因為領土問題發生戰爭。燕國統帥高陽軍率領十萬大軍去攻打趙國。趙孝成王聽到這一消息嚇破了膽,他覺得趙國無力抵抗燕國,隻得到齊國去請大將田單當趙國統帥去作戰。 但齊王要趙國割讓五十七座城池給齊國,才同意讓田單幫助趙國。因為趙孝成王擔心趙國會被燕國消滅,就答應了齊國的要求。 這個決定一傳出,立即使文武大臣們十分不滿。馬服君立刻找到相國平原君說:“我們趙國也不是沒有一個能與燕國對抗的大將,大王為了聘請田單一個人,竟一下子給了齊國五十七座城池,這不是小題大作嗎?” 對趙孝成王這種決定,平原君也不知說什麼好。

下馬作威成語故事_成語“下馬作威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出處】《漢書·序傳》:定襄聞伯素貴,年少自請治劇,畏其下車作威,吏民悚息。 西漢有個叫班伯的少年,傢世顯貴,常出入宮中,很受皇帝的信任。 當時,定襄石、李兩傢大姓對抗朝廷,捕殺地方官吏,弄得定襄一帶人心惶惶。班伯正準備出使北方的匈奴,聽到此事,主動向皇上請求去定襄做太守。 定襄的豪紳大姓聽說來了一位年少氣盛的新太守,料定他走馬上任初期,要雷厲風行,大抓大殺,顯示一下威風(“定襄聞伯素貴,年少自請治劇,畏其下車作威,吏民悚息”)。因此,他們把犯了罪的人藏起來,然後靜靜地觀看。

馬馱三千石成語故事_成語“馬馱三千石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出處】《幕府燕閑錄》:故事邊郡,納粟三千斛授本州助教。岐山王生納粟授官,以厚價市駿馬猶不如意,每以為恨。嘗騎過市,醫生李生滑稽能謔,遮道謂曰:“君馬新市,其價幾何?”曰:“一百五十千。”李生盛稱“壯健”,以為價賤。王怪問之。李生曰:“馱得三千石谷,豈非壯健耶?” 為了建設國境邊郡,政府規定交納粟米三千斛者可以授予本州助教的官職。 岐山的王生,交納了三千斛粟米,被授予助教的官職。(為炫耀自己的地位)他用優厚的價錢買了一匹駿馬尚不稱心如意,並每每以是懊喪。有一次他騎著駿馬過街,有個醫生李生能言善辯、口齒伶俐而且善開玩笑,他便攔住王生的路說:“您新買了這匹馬,它的價錢是多少?” 回答說:“一百五十千。”

幹將莫邪成語故事_成語“幹將莫邪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指好劍,也比喻賢才美器。 【出處】漢·趙曄《吳越春秋·闔閭內傳》。 春秋時期,趙國出了個著名的鑄劍師叫幹將,再加上越地盛產質優的金鐵來鑄劍,所以當時以趙國劍最好。 幹將與歐冶子共同拜師學鑄劍。二人曾合作鑄過三口鐵劍,稱為“龍淵”、“泰阿”、“工佈”。後來幹將在吳國與一個叫莫邪的女子結成夫婦,以為人鑄造農具等為生,有時也鑄劍。

萬人之敵成語故事_成語“萬人之敵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武藝高強能敵萬人。 【出處】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項羽本記》。 項羽因祖上封地項城而得項姓,祖上幾代都是楚國名將。自年少時叔父項梁就指導項羽習文練武,但項羽學文沒有長進,劍術也無絲毫進展。項梁責備地說:“你學什麼都學不好,真沒出息。” 項羽理直氣壯地說:“識字隻不過記記姓名而已,劍術隻能對付一個人,都沒有什麼意思。我要學,就學可以敵萬人(萬人之敵)的學問。”

萬事俱備,隻欠東風成語故事_成語“萬事俱備,隻欠東風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拼音】萬事俱備,隻欠東風wànshìjùbèi,zhǐqiàndōngfēng 【釋義】一切都準備好了,隻差東風沒有刮起來,不能放火。比喻什麼都已準備好了,隻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了。 【出處】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49回:“欲破曹公,宜用火攻;萬事俱備,隻欠東風。” 【主人公】諸葛亮,周瑜

口是禍之門成語故事_成語“口是禍之門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出處】《艾子雜說》:艾子病熱,稍昏,夢中神遊陰府,見閻羅王升殿治事。有數鬼抬一人至,一吏前白之曰:“此人在世,唯務持人陰事,恐取財物;雖無過者,一巧造端,以誘陷之,然後摘使準法。合以五百億萬斤柴於鑊湯中煮訖放。”王可之,令付獄。有一牛頭捽執之而去,其人私謂牛頭曰:“君何人也?”曰:“吾鑊湯獄主也,固首主也,而豹皮矲若此之弊!”其鬼曰:“冥中無此皮,若陰人焚化方得,而吾名不顯於人間,故無焚貺者。”其人又曰:“某之外氏獵徒也,傢常有此皮,若蒙獄主見憫,少減柴數,得還,則焚化十皮,為獄主作矲。”其鬼喜曰:“為汝去‘億萬’二字,以欺其徒,則汝得速還,兼免沸煮之苦三之二也。”於是叉入鑊煮之。其牛頭者,時來相問,小鬼見如此,必欲庇之,亦不敢令火熾,遂報柴足。即出鑊,束帶將行,牛頭曰:“勿忘皮也。”其人乃回顧曰:“有詩一首奉贈雲:‘牛頭獄主要知聞,權在閻王不在君;減刻官柴猶自可,更求枉法豹皮矲。’”牛頭大怒,叉入鑊湯,益薪煮之。艾子既寤,語於徒曰:“須信口是禍之門也。” 艾子病了發高燒,有些昏昏沉沉,在睡夢中靈魂去遊陰曹地府,看見閻羅王升堂問事。有幾個鬼抬上一個人來,一個鬼吏向前匯報說:“這個人在陽世上,隻顧幹些挾制別人隱私的缺德事情,用恐嚇的手段詐取財物;就連清白無過的人,也被他巧設機關,誘惑下水,然後按他的指使照他的辦法去幹壞事。對此人應該用五百億萬斤柴火放在鍋底下去燒煮他,煮過之後再放他回去。”閻王認為可以,命令交付牢獄去執行。有個牛頭鬼上來揪住他,押了下去。那個人便私下詢問牛頭鬼說:“你是什麼人呀?” 牛頭鬼說:“我是鑊湯獄的主管人,凡鑊湯獄中的事情我都可以作主。” 那人又說:“既然是牢獄的主管人,必定是第一把手了,但為啥穿著這麼破爛的豹皮褲子呀!”

幹戈化玉帛成語故事_成語“幹戈化玉帛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幹戈:古代的兩種兵器,這裡表示戰爭。玉帛:瑞玉和束帛。帛是絲織品,古代諸候會盟時的禮物。指變戰爭為友好相處,化敵為友。 【出處】春秋·左丘明《左傳·僖公十五年》。 晉獻公把女兒嫁給了秦穆公,史稱“秦晉之好”。獻公死後諸王子因爭王位而內亂,秦穆公幫惠公即位,並幫助晉國度過了災荒之年。後來秦國發生了災荒去向晉國求救,晉惠公卻拒不援助,並且遲遲不肯送給秦國自己許諾過的城池,秦穆公大怒,起兵伐晉。晉軍一觸即潰,晉惠公帶兵逃到韓地。秦兵追到韓地,結果晉惠公被俘,秦穆公打算把他帶到秦國去。 秦穆公的夫人穆姬聽說同父異母的哥哥晉惠公被俘,認為晉惠公忘恩負義,現在又成了俘虜,是她的極大恥辱。於是,她領著幾個兒女登上一座高臺,臺下堆滿柴草。然後,她命令人們穿上喪服迎接穆公,並且讓他們傳話說:“上天降下了災難使得秦、晉兩國國君不得用玉帛相見,而是大動幹戈。我堅決不見晉惠公,如果大王把他帶進國都,我立刻就自焚而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