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y: 五畫成語

五畫成語

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成語故事_成語“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孟子說:古之帝舜曾在歷山桃田,是唐堯發瑰了他,並任他為相,後又禪帝位的。,殷高宗帝時的賢人傅說,起初是在傅巖被雇傭築墻的,是武帝舉檢為相的。膠鬲是殷封時的賢人,起初是魚販子,、後被舉薦輔佐封王‘;春秋時齊國人管仲曾被囚於魯國,是齊桓公即位後知其賢,將他從獄官那裡解救出來任為國相的。春秋時楚國賢人孫叔敖曾在海邊隱居,後被楚莊王任為令尹。春秋時虞國大夫百裡奚,虞被晉所滅,百裡奚逃命時被楚國俘虜為奴,秦繆公用五張羊皮贖了他,任他為國相.’所以說,當上天要把大任降到某人身上時,一定會先使他的心志痛苦,勞累他的筋骨,饑餓他的身軀,讓他受貧困煎熬,使他的一切行為總不順暢。這樣,就可以震動他的心靈,堅韌他的意志,增強他的才能。一個人若能經常發現錯誤,才能改正;經常勞思焦慮,才能奮發創造。經過以上磨煉,內心的痛苦常表現在臉上,發於聲音中,才能明了事理,也才能被人了解。從治理國傢方面來說,一個國傢朝內若沒有明握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的朝士,若外光足以抗衡的敵國侵擾之優,這樣的國傢往往會滅亡。所以優患常激發人振作,為生存而鬥爭;安逸享樂的環境常使人驕傲墮落,趨於死亡。 故事選自《孟子.告子下》。文中有“入則無法傢拂士,出則無敵國外患者,國恒亡。然後知生於憂患,而死子安樂也。”之句。意思是艱險的環境使人在憂患中爭生存,安逸的生活環境讓人懈怠趨於死亡。“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”一成語用於激勵人們在逆境中冷發進取,改變困境。

白首為郎成語故事_成語“白首為郎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漢武帝巡查全國,一日到了郎署,郎官出迎,乃是一個六十歲的老人,他的胡子鬢發全白了,衣冠也不整齊。武帝問他道:“您什麼時候做的郎官?為何如此大的歲數還隻做個郎官?!”老者回答說:“郎官姓嚴名駟,系江都人氏,自文帝時開始做的郎官。”帝又問:“為什麼這麼大的年紀還沒遇上被賞識的機會呢?”嚴駟回答:“文帝喜好文,而那時我嗜武;景帝喜歡年紀大的臣僚,可那時我還年輕;現在陛下賞識年輕有為的人,但我已經老了。因此雖歷經三朝皇帝,卻終沒遇上提拔的好機會,終於到老還是在郎署任職。”武帝聽了他的一番話,十分同情他,於是提拔他做了會稽都尉。 本文出自《漢武故事》,故事反映由於嚴駟不善於投帝所好,一直到老還隻是個郎官。後“白首為郎”用為典故,比喻人遭遇不好,才幹長期被埋沒。

白娘子哭斷橋成語故事_成語“白娘子哭斷橋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出處】《白蛇傳》。 深居峨嵋山上修煉千餘年的白蛇和青蛇,羨慕人間的生活,化作少女白素貞和小青,來到西子湖畔。兩人漫遊斷橋,和許仙相遇,白素貞愛上了許仙。她與小青暗中呼風喚雨,許仙把雨傘借給了她們,分手時相約在白傢莊園還傘。許仙來取傘,小青從中牽線,白素貞和許仙結為夫妻。兩人開藥店行醫,過著恩愛的生活。 惡僧法海向許仙說破根由,並施離間計。端陽佳節,許仙強勸白素貞飲雄黃酒。白素貞感到盛情難卻,又不便向許仙說明隱衷,勉強飲下雄黃酒,頓時化為蛇身,嚇死了許仙。白素貞連夜飛奔昆侖山上,盜回靈芝仙草,救活了許仙。誰料知,許仙病愈後到金山寺還願,被法海囚禁。白素貞悲憤交加,水漫金山寺。雙方搬請天兵天將和蝦兵蟹將,兩軍對陣,鬥爭激烈。白素貞因腹中已懷七月胎兒,終被法海戰敗。 白素貞在小青的保護下,敗退後又來到斷橋,觸景傷情。這時,恰巧許仙掙脫枷鎖,徘徊於斷橋畔。三人不期在斷橋重逢。小青遷怒於許仙的背信棄義,拔劍要殺許仙。白素貞難於斷情,不忍傷害許仙。她一邊以好言勸慰小青,一邊哭罵許仙聽信讒言,無情無義。許仙感到懊悔莫及,發誓決無二心。夫妻誤會盡釋,言歸於好。

玉屏簫笛成語故事_成語“玉屏簫笛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玉屏縣在貴州東南,是個山青水秀、人口不多的邊遠小城,但出產的簫笛卻是天下第一。據說,玉屏簫笛最盛的時候,滿街都是做簫笛賣簫笛的。 這裡流傳著一個年代久遠的故事:那還是在明朝萬歷年間,鄭芝山的先人去黔東南古鎮———鎮遠遊玩,其間結識了一個雲遊道人。後來,那個道人到玉屏縣遊玩,住在鄭傢,不想老道病倒了,鄭氏夫婦端湯送藥,關懷備至。老道病好後,為表謝意,到玉屏的飛鳳山中砍來幾根青毛竹,制成幾根簫笛,並把制簫笛的技藝傳給了鄭傢。 後來,老道帶玉屏簫笛雲遊到北京,住在紫禁城邊的一個道觀裡,每到晚上就對月吹簫。一天,萬歷皇帝在禦花園散步,聽到這悠雅的簫聲,不由自主地駐足品味,嘆道:“此曲隻應天上有,人間能得幾回聞。”第二天晚上,萬歷皇帝又來聽簫,但沒有聽到,急命太監前去打探。道觀中的道士說,那是從貴州玉屏來的一個雲遊道士,已不知何往。萬歷下令讓太監去玉屏找,一定要找到吹簫之人。 欽差千裡迢迢到玉屏尋找道士,未尋見老道,卻發現了玉屏出產的簫笛,它的音質渾厚,音色圓潤,尤其是那種橢圓形的扁簫更是聲音奇絕。從此,這種扁簫被指為貢簫,玉屏簫笛也就出名了。

令行禁止成語故事_成語“令行禁止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“令行禁止”令:法令。行:執行。這則成語指有令必行,有禁必止,形容嚴格執行法令。 這則成語出自《逸周書·文傳》:令行禁止,王之始也。 商朝末年,紂王殘暴昏庸,揮霍無度。他大肆搜刮民脂民膏,以供自己享受之用,整天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。他在朝歌的北面建了一座十分豪華的沙丘苑,苑內的宮殿富麗堂皇,還飼養著各種珍禽異獸。他與妃子們整天在此飲酒作樂,不理政事。 姬昌知道紂王的統治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了,於是遍訪賢才,積蓄力量,又聯合各地的諸侯,準備推翻商紂王的暴虐統治。經過九年的悉心準備,姬昌實力大增,各地的諸侯也紛紛前來歸附。不幸姬昌一病不起,他知道自己很快就要去世,便對他的兒子姬發說:“我一生的願望就是要創建周的王業,如果你能做到下令去做的就立即動手,下令禁止的就立即停止,那麼周的王業就開始了。”

出言不遜成語故事_成語“出言不遜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“出言不遜”遜:謙讓。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形容說話傲慢,沒有禮貌。 這則成語出自《三國志·魏書·張郃傳》:快軍敗,出言不遜。 張郃,原是三國時袁紹手下的一員戰將。 一次,袁紹與曹操在官渡(今河南省中牟東北)大戰。淳於瓊奉袁紹之命督運糧草,屯積於烏巢。曹操便趕往烏巢襲擊淳於瓊。

出人頭地成語故事_成語“出人頭地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“出人頭地”這則成語的意思是高出人一頭。形容高人一等或超出別人之上。 這則成語出自《宋史·蘇軾傳》:蘇軾後以書見修,修語梅聖俞曰:“吾當避此人,出人頭地。” 蘇軾,字子瞻。他十歲時,其父蘇洵出門遊學,他便在母親程氏的輔導下讀書識字。二十歲時,蘇軾已博古通今,便前往京城參加科舉。 當時,翰林學士歐陽修是主考官。那時候,文壇崇尚詭怪奇澀的文風,歐陽修對此極為不滿。當他看到《刑賞忠厚論》一文時,非常高興,便想取其為第一。可是他以為這篇文章是其學生曾鞏所作,為了避嫌,便將其取為第二名進士。

業精於勤成語故事_成語“業精於勤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指要取得進步、發展需要一定的努力與勤奮,多指學業方面。 【出處】後晉·劉等《舊唐書·韓愈傳》。 韓愈在文學方面很有名,但在仕途上卻多有波折,因他直言敢諫開罪了皇帝,也使一些奸臣懷恨在心,以除之而後快,一次被貶到邊遠地方去當一個小縣令,多年以後,才當上國子監博士。 韓愈上任後,認真地教育他的學生。一天,他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啟發學生們說:“年輕人啊,學業的精深,決定於勤奮,遊蕩懈怠就會荒廢;事業的成功,在於獨立思考,隨波逐流就要失敗。這是我多年來親身的體會,這叫做‘業精於勤,荒於嬉;行成於思,毀於隨。’”

白駒過隙成語故事_成語“白駒過隙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比喻時間過得極快,一閃而過。 【出處】戰國·莊周《莊子·知北遊》。 孔子佩服老子學問高深,便向老子請教道學方面的知識。 老子說:“你想問道的學問,就應該去掉雜念,清凈精神,心志專誠,洗滌身心,然後才能聽講玄道。不過今天我先粗略地給你說一說吧!我先說人吧。人活在天地之間,時間非常短暫,好像駿馬過狹窄的空隙,一閃而過。世上的事情,時時刻刻都在變化,生的生,死的死,生了死,死了生。生死往來皆是變化,本來是不足為奇的。可是對於死,人們卻感到悲傷,這是人還被生死的觀念所束縛,如果把死看成是骨肉埋在地下,精神散於天空,變成無形的東西,這便是從有形歸之無形,也就沒什麼可以感到悲哀的了。道本是一個無形的東西,關鍵在於領悟,領悟到了,你就得到了道。”

出口成章成語故事_成語“出口成章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拼音】chūkǒuchéngzhāng 【解釋】說出話來就成文章。形容文思敏捷,口才好。 【出處】《詩經·小雅·都人士》:“彼都人士,狐裘黃黃,其容不改,出言成章。”司馬遷《史記·滑稽列傳褚少孫論》引北魏·崔浩曰:“言出口成章,詞不窮竭,若滑稽之吐酒。” 【用法】作謂語、狀語、定語;與“下筆成文”連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