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y: 其他成語

其他成語

天時地利人和成語故事_成語“天時地利人和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天時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比方說有一座內城每邊長三裡,外廓每邊長也不過七裡的小城,敵人將它包圍起來,攻打它,卻好久不能取勝。在這長期的圍攻中,必然有適於作戰的好氣候,但不能取勝,這就說明天時不及地利了。再比如說,另有一守城戰役,城墻不能說是不高,護城河不是不深,武器和盔甲也不是不堅固鋒利,糧食又不是不充足,占有如此有利的地勢,可是敵人二來,守城者便棄城而逃。這就說明占據有利地勢比不上人和了。所以說,維護人民安全不能全靠邊界的設置,保衛國傢不能專靠山川的險要,威攝天下不能專靠武器的銳利。起決定作用的在於施行仁政。施行仁政,擁護幫助他的人就多,不施行仁政,擁戴幫助他的人就少。幫助他的人極少時,連他的親戚也會反對他;幫助他的人極多時,全天下的人都會歸順他。用全天下歸順他的力量去攻打那連親戚都反對他的人,那麼,仁君或許不必用戰爭即可勝過暴君,若非用戰爭不可,勝利也一定是歸仁君的。 故事載千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(卷二),原文以戰爭中得失的有無有利條件作比較說明施仁政可以王天下。“天時地利人和”今多用來說明戰爭的有利條件。

日暮窮途成語故事_成語“日暮窮途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天黑下來了,路也到盡頭了。比喻無計可施,到了末路。 【出處】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伍子胥列傳》。 楚平王是春秋時楚國的君主,他在位期間,昏庸無道,濫殺無辜,太子、太子師傅伍奢及長子伍尚先後被殺。 伍奢的次子伍子胥逃到吳國後,幫助闔閭刺殺了吳王僚,使闔閭取得了王位;接著又幫助吳王闔閭訓練軍隊,治理國傢,使吳國日益強盛起來。

關於戰爭的成語故事成語大全_猜成語網

【破釜沉舟】 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戰,當時項羽大敗章邯。這場戰爭有兩個意義:一是消滅了秦軍主力,農民軍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;二是項羽由一個將軍一躍成為聯軍統帥,戰爭開始由滅秦之戰逐漸向楚漢戰爭轉變。    【堅壁清野】

巧退秦兵成語故事_成語“巧退秦兵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出處】《淮南子·人間》:秦穆公使孟盟舉兵襲鄭,過周以東,鄭之賈人弦高,蹇他相與謀曰:“師行數千裡,數絕諸侯之地,其勢必襲鄭。凡襲國者,以為無備也,今示以知其情,必不敢進。”乃矯鄭伯之命,以十二牛勞之。三率相與謀曰:“凡襲人者,以為弗知,今已知之矣,守備必固,進必無功。”乃還師而反。 秦穆公派孟盟等出兵偷襲鄭國。(軍隊)來到鄭國以東,鄭國的商人弦高和蹇他共同商議說: “秦國的軍隊已經遠涉幾千裡,頻繁地突破了很多國傢,看他們的趨勢,一定(是要)偷襲咱們鄭國。凡是偷襲侵犯他國的,(侵略者)都以為他國(不知道),沒有準備。如果我們表示知道了他們的真情,他們就一定不敢再前進,(這樣就可保住鄭國不遭侵略)。” 於是弦高和蹇他就假稱是受鄭王的命令,用十二頭牛,去犒勞秦軍。(秦國的)三個統帥(覺得很奇怪,認為鄭國已經發覺了)就互相商議說:

幹戈化玉帛成語故事_成語“幹戈化玉帛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幹戈:古代的兩種兵器,這裡表示戰爭。玉帛:瑞玉和束帛。帛是絲織品,古代諸候會盟時的禮物。指變戰爭為友好相處,化敵為友。 【出處】春秋·左丘明《左傳·僖公十五年》。 晉獻公把女兒嫁給了秦穆公,史稱“秦晉之好”。獻公死後諸王子因爭王位而內亂,秦穆公幫惠公即位,並幫助晉國度過了災荒之年。後來秦國發生了災荒去向晉國求救,晉惠公卻拒不援助,並且遲遲不肯送給秦國自己許諾過的城池,秦穆公大怒,起兵伐晉。晉軍一觸即潰,晉惠公帶兵逃到韓地。秦兵追到韓地,結果晉惠公被俘,秦穆公打算把他帶到秦國去。 秦穆公的夫人穆姬聽說同父異母的哥哥晉惠公被俘,認為晉惠公忘恩負義,現在又成了俘虜,是她的極大恥辱。於是,她領著幾個兒女登上一座高臺,臺下堆滿柴草。然後,她命令人們穿上喪服迎接穆公,並且讓他們傳話說:“上天降下了災難使得秦、晉兩國國君不得用玉帛相見,而是大動幹戈。我堅決不見晉惠公,如果大王把他帶進國都,我立刻就自焚而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