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y: 四畫成語

四畫成語

無所畏懼成語故事_成語“無所畏懼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形容什麼都不怕。 【出處】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魏書·董紹傳》。 董紹,南北朝時北魏人,擅長辭賦,儀表不凡。有一次適逢豫州叛亂,董紹受命前去撫壓。路過上蔡時被梁朝軍隊突襲而被俘。梁武帝蕭衍愛其才就派人勸降董紹:“你是有名的忠臣孝子,現在不難為你,任去任留隨便你自己。” 董紹說:“老母親還在洛陽,我沒有其他選擇,隻能回去。”

無所畏忌成語故事_成語“無所畏忌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沒有任何畏懼和顧忌。 【出處】漢·班固《漢書·王尊傳》。 石顯很得漢文帝的寵幸,他為人奸詐、專橫,特別是當被任中書謁者令時,更是權傾朝野,百官或拍其馬屁或敢怒不敢言,就連承相匡衡、禦史大夫張譚也不例外。過了幾年,元帝駕崩,成帝即位,石顯失寵,被降為中太仆,不再掌握大權。匡衡和張譚寫了奏章,歷數石顯的罪行,請求免除石顯的官職。司隸校尉王尊很是厭惡他們的這種行為,上奏皇帝說:“丞相匡衡和禦史大夫張譚位列三公,掌握五常九德,職責是輔佐朝政、統領群臣、推廣教化。元帝時,知道中書謁者令石顯獨斷專權,作威作福,胡作非為,無所畏忌,是國傢的禍害,當時他們不上奏皇上請求懲罰他,卻對他曲意奉承,隨聲附和,欺騙皇上。皇上您即位後,匡衡和張譚舉報石顯的罪過,不說自己沒有對朝廷盡忠,反而說先帝任用了奸臣,甚至說大臣們害怕石顯勝過敬畏皇上。貶低皇上抬高大臣,這真是太不應該了!” 匡衡聽到王尊彈劾自己的言論,既害怕又慚愧,請求皇上免除自己的官職。成帝因為剛剛即位,不想重懲大臣,下令禦史丞調查此事。禦史丞認為王尊區區小官,竟敢彈劾丞相,便上奏皇上:“王尊妄議前朝事,侮辱宰相和公卿,實在是對皇上不敬。”成帝於是下詔降王尊為高陵令。

心懷叵測成語故事_成語“心懷叵測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叵:不可。測:測定。心裡懷著不可測度的險惡用心,比喻害人的奸詐心計。 【出處】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。 三國鼎立時期,魏、蜀、吳三方經常混戰。由於魏較強大,蜀、吳常聯合攻魏。 赤壁大戰以後,曹操兵敗退回北方。幾年後,劉備再次與東吳孫權結成聯盟,準備北上進攻曹操。曹操急忙召集手下的謀士商議對策。

鬥南一人成語故事_成語“鬥南一人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形容一個人獲得尊敬,被稱為第一。 【出處】宋·歐陽修、宋祁等《新唐書·狄仁傑傳》。 狄仁傑是唐代名臣,在並州都督府擔任法曹時,有一次,與狄仁傑同任法曹的鄭崇質奉命要到很遠的地方去出差辦事情,他母親卻正在生病,而此時派他去很遠的地方辦事情,很不合時宜,狄仁傑很為鄭崇質擔憂,便想為其分擔,便主動向上司———長史藺仁基請命說明原因,願意代鄭崇質前往。 藺仁基了解了真相後,不僅答應了狄仁傑的請求,而且深為感動。因為那時,藺仁基正與司馬李孝廉之間在鬧別扭,常常意見不一。藺仁基主動找到李孝廉說:“狄仁傑與鄭崇質都是法曹,卻能主動將困難攬給自己,對別人給予體貼照顧,對照狄仁傑的高尚品行,我們難道不感到慚愧嗎?”從此,兩個人又和好如初,並且對狄仁傑有一個非常高的評價:“狄公之賢,北鬥之南,一人而已!”

六出奇計成語故事_成語“六出奇計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泛指出奇制勝的謀略。 【出處】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陳丞相世傢》。 秦末漢初的陳平,他是一個較有智謀的人,當陳勝、吳廣起義時,他先後投奔魏王咎、項羽等,但由於不被重用,最後又歸順劉邦。 劉邦問陳平:“你為什麼一會兒替魏王做事,一會兒替項羽做事,現在又來替我做事?”

計功行賞成語故事_成語“計功行賞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考定功績,給予獎賞。 【出處】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書·虞翻傳》。 在東漢末年,會稽餘姚出了個名人,叫虞翻,他忠厚耿直,學識淵博,頗有些名氣。會稽太守王朗聽說後很是賞識,召來並任之功曹。 孫策征討會稽,虞翻知道孫策深受百姓擁戴,就勸王朗不要與孫策對抗。王朗不聽,結果失敗了,隻好逃亡。孫策占領會稽後,仍讓虞翻當功曹,並以友相待。

戶限為穿成語故事_成語“戶限為穿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戶限:門檻。門檻都被踩破了,形容進出的人極多。 【出處】唐·李綽《尚書故實》。 智永禪師是南北朝時的一個和尚,住在山陰(今浙江紹興)的永欣寺。他本來姓王,是東晉時期著名大書法傢王羲之的七世孫。他繼承了祖先的書法傳統,字寫得非常好。 他善於寫各種字體,尤其擅長寫草書。他平常練習書法非常勤奮,每天都要寫上幾個小時。據說,他把練字寫禿了的毛筆用大瓦缸裝著,到後來,他用過的禿筆竟然裝了整整十大缸!

文人相輕成語故事_成語“文人相輕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輕:蔑視。指文人常自以為是,彼此輕視對方。 【出處】三國·魏·曹丕《典論》。 北宋時,張耒是蘇東坡的學生。有一次,張耒做了首詩送給蘇東坡過目,沒想到蘇東坡尖銳地說:“哈哈———天邊趙盾益可畏,水底右軍方熟眠。這不是熱湯清燉王羲之麼?” 張耒被羞得面紅耳赤,心中不服,反問道:“老師的詩句有獨看紅,傾白墮,不知白墮是什麼東西?”

分我杯羹成語故事_成語“分我杯羹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分給我一杯肉羹。引申為分享利益。 【出處】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。 楚漢之爭時,項羽本著射人先射馬,擒賊先擒王的想法設下鴻門宴,地點在新豐鴻門(今陜西臨潼縣東),但未能如願。過了一段時間,項羽占據了秦都咸陽殺掉了秦降王子嬰。自稱為西楚霸王,封劉邦為漢王。 漢二年春,劉邦在平定了秦朝降將章邯、司馬欣和董翳之後,率大軍討伐項羽,被項羽打敗,父親和妻子呂後也被楚軍活捉。劉邦被項羽圍在滎陽城中,危急萬分,不得不率一小隊人馬逃逸。此後,劉邦率領從韓信手中接過的軍隊,繼續同項羽對峙。項羽因後方被彭越的軍隊幹擾,絕了軍糧,無法迅速擊潰劉邦,心裡很急。他就在軍中放置了一個高高的切菜板,將劉邦的父親按在上面,對劉邦說:“你今日要是再不退兵的話,我就把你的父親煮著吃了!”

鳳毛麟角成語故事_成語“鳳毛麟角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鳳,鳳凰。麟,麒麟。傳說中的珍異動物。鳳凰的毛,麒麟的角。比喻珍貴而稀少的人才或事物。 【出處】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容止》。 南朝宋代的著名詩人謝靈運,才思敏捷,文章精美,使人讀後流連忘返,愛不釋手。其孫謝超宗,也極有文才,頗有名聲。 謝超宗曾擔任新安王劉子鸞的常侍,王府中的文告函件都出自他的手筆。新安王的母親殷涉儀去世後,謝超宗撰寫悼念死者的悼詞,寫得非常精彩,孝武帝讀過以後大加贊揚,對左右說:“謝超宗真是有鳳毛呀,天下又出了一個謝靈運!”

風馳電掣成語故事_成語“風馳電掣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形容行動非常迅速,疾閃而過。 【出處】戰國·呂望《六韜·龍韜》。 薑太公是周武王的軍師,精通兵法,很有計謀。一次,武王問他,君王率兵作戰要有什麼樣的“股肱”、“羽翼”? 薑太公答復說:需要有各種各樣的“股肱”、“羽翼”共七十二人,例如負責奮發軍威的四人,主管選擇才力,評論兵革,使軍隊行動起來迅速得像風在飛馳、電在疾閃一樣(風馳電掣),讓對方莫名其妙,摸不清來龍去脈,乘其不備,出其不意,行動迅速。

以一當十成語故事_成語“以一當十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當,當作,抵擋,此處不能讀作(dàng)。多形容軍隊勇敢善戰,戰士英勇無比,一個人可以抵擋十個人。也可形容工作能力強或工作方法好。 【出處】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。 秦朝末年,秦王派兵攻打趙地,趙軍大敗。這時,趙王歇以陳餘為將,張耳為相,率軍逃到鉅鹿固守。 楚王為了救趙,派大將宋義為上將,項羽為副將率領楚軍前去救援。宋義勒軍不進,被項羽殺死。接著,項羽率楚軍渡過漳河。楚兵過了河以後,便把船都鑿破,沉入水中;把作飯的鍋和蒸飯用的瓦甑都敲破;把房屋都燒掉;隻保留三天的糧食,用以向士兵表示:如不能戰勝,就隻有死,沒有退回的可能。這樣楚兵就沒有一個人存退回之心。

以德報怨成語故事_成語“以德報怨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以恩惠來報答怨仇。形容不記前嫌僅給好處。 【出處】漢·戴聖《禮記·表記》。宋就是魏國的一個小縣令,他管轄的范圍是靠近楚國邊境的一個小縣。 兩國交界的地方住著兩國的村民,村民們都喜歡種瓜。這一年春天,兩國的邊民又都種下了瓜種。 不巧這年春天,天氣比較幹旱,由於缺水,瓜苗長得很慢。魏國的一些村民擔心這樣旱下去會影響收成,就組織一些人,每天晚上到地裡挑水澆瓜。

水中撈月成語故事_成語“水中撈月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比喻白花力氣,去做無法做到的事。 【出處】元·楊景賢《劉行首》。傳說,道師王重陽修道深厚,後來成了仙,便開始四處遊歷,點化有德行的人成道。 一天夜晚,王重陽來到西安府城外的北邙山下,在山間的松樹下閉目養神,朦朧間聽到歌聲,王重陽一看,原來是個女鬼。 這女鬼看見王重陽,知道遇上了真人,求他超度自己的鬼魂。王重陽要她先下凡來到人間,托生為女子,還了五世宿債,20年後,會有一個紮三角丫髻的馬真人超度她,於是命人領著女鬼托生到汴梁劉傢,名叫劉倩嬌。

心悅誠服成語故事_成語“心悅誠服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悅:愉快,高興。服:信服,指心中愉快地、真誠地信服。 【出處】戰國·孟軻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。 有人問孟子:“怎樣才能稱霸諸侯呢?” 孟子回答說:“一個國傢想稱霸諸侯,當然要依靠自己的國力,國力強大,可以憑借兵力征伐別的國傢。首先是倚仗實力,然後借仁義之名征伐,這是可以稱霸的。但是這種辦法並不好,這是以力服人,人傢不會心服的,會遭到別國的反對。最理想的是用仁義使天下歸服,這樣做就根本不必用強大的國力和軍隊。以往的聖君明主全是如此,比如商湯僅有縱橫七十裡的地盤;周文王也隻有縱橫百裡的土地。可是他們施行仁政,天下人高高興興地歸服他們。所以說,依靠武力征服別國,人傢不會誠心服從的。隻是武力不如你強大,沒有辦法不服你罷了。這與施仁政就不同了,仁政是以德行、仁義服人,這會叫人毫無怨言的服從,而且會長治久安,這跟孔子門下七十二位賢人,心悅誠服地歸服孔子毫無差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