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:

牛刀小試成語故事_成語“牛刀小試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初次任事,就表現出才幹。牛刀,比喻才能出眾。 【出處】宋·蘇軾《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》。 蘇東坡是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傢,他的作品氣勢雄偉,深得人們的喜愛。他一生寫了不少贈送朋友的詩。一次,他的一位姓歐陽的朋友去韋城做官,蘇東坡便寫了《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》四首,在詩中有這樣兩句: 讀遍牙簽三萬卷,

從天而降成語故事_成語“從天而降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比喻出人意料地突然來臨或出現。 【出處】漢·班固《漢書·周勃傳》。 在漢文帝執政時期,邊境很不安寧,經常有敵來侵,在這一年,匈奴來擾,周亞夫受命文帝,帶兵在細柳對抗匈奴。 漢文帝帶領大臣們去慰勞軍隊。到了細柳周亞夫的駐軍營地,見軍士全部鎧甲在身,手執兵刃,嚴陣以待。皇帝的侍騎先馳到軍營,守衛營門的士兵說:“將軍有令,不能隨便進入軍營!”侍騎重新拿著皇帝的令牌來到營門,守門兵士才放他們進營。但軍吏又攔擋車騎,說:“軍內有規定,營內騎馬不得奔馳!”漢文帝隻好按轡緩行,皇帝一行人來到中營,周亞夫將軍才出來,他向皇帝作了一個揖說:“鎧甲在身,不能叩拜,請允許我以軍禮拜見!”皇帝離營後,大臣們就議論紛紛說:“周亞夫太傲慢了,對陛下也不恭敬……”漢文帝卻贊揚周亞夫說:“他是真正的將軍。”不久漢文帝便提升周亞夫為中尉。

今是昨非成語故事_成語“今是昨非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現在是正確的,過去是錯誤的。含有悔悟的意思。 【出處】晉·陶淵明《歸去來辭》。 陶淵明是東晉著名的田園詩人,他在任職期間,為官清廉,秉公執法,不願同一些腐敗分子同流合污,因此辭官還鄉,歸隱田園。 丟官以後,他傢中生活實在困難,又不甘心碌碌無為,因此在41歲時,又經他叔父推薦,出任彭澤縣令。

升堂拜母成語故事_成語“升堂拜母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進入後堂去拜見友人或故人的母親。指結成深厚的情誼,如同一傢。 【出處】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書·周瑜傳》。 東漢末年,董卓廢少帝,立獻帝,自為太師,他獨斷專政,不聽他人意見,飛揚跋扈,他的倒行逆施,引起各路軍閥的不滿,準備討伐董卓,孫堅也是其中積極的一個,可是他無法拋下傢眷,左右為難,苦無良策。 孫堅的長子孫策,那時才15歲,他結交了不少江東名士,很有些少年英偉的名聲。舒城有個周瑜,年齡與孫策相仿,也是一個才能出眾的少年,慕名從舒城來到江東拜訪孫策,兩人在一起談論時事經緯,武藝韜略,十分投合,成了好朋友。

見異思遷成語故事_成語“見異思遷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遷:改變。意為看到別的事物就改變原來的主意。指意志不堅定或喜愛不專一。 【出處】《國語·齊語》。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,他豁明大度,通情達理,不計小節,知人善任。管仲曾用箭射傷過他,但他依然任用管仲做宰相。 有一次,他和相國管仲在一起討論治國之道。“相國,你看我們齊國人多地廣、行業繁雜,怎樣才能讓百姓都安居樂業呢?”桓公問。

日近長安遠成語故事_成語“日近長安遠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抬頭看見太陽覺得很近,但卻看不見京都長安,所以覺得很遠。泛指離京都遙遠或比喻向往京都。一般寓功不成、名不就,希望和理想都不能實現之意。 【出處】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夙惠》。 西晉末年,司馬睿有一個非常聰明的兒子叫司馬紹,很討司馬睿歡心,在司馬紹8歲那年,司馬昭正在司馬睿的懷裡嬉戲,從長安過來個人到了建鄴。 司馬睿關切地問:“你從長安來,可知道京城一帶情況怎麼樣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