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:

與字結尾的成語_瘋狂看圖猜成語

第四個字是“與”的成語、最後一個字以“與”結尾的四字成語及解釋: 多許少與——答應人傢的多,給予人傢的少。 豐取刻與——豐:多;刻:刻薄;與:給予。取之於民的多,用之於民的少。多形容殘酷地剝削。 將奪固與——要想得到,必先給予。固,同“姑”。

與歷史人物有關的成語

中國文化源遠流長,博大精深,成語即是我國文化遺產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。其中許多成語來源於歷史典故,你知道下列成語有關的歷史人物嗎? 1、一鼓作氣(曹劌) 2、一字千金(呂不韋)3、一字之師(鄭谷) 4、一飯千金(韓信)

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復習成語解釋與造句

1、銳不可當——銳:銳氣;當:抵擋。形容勇往直前的氣勢,不可抵擋。 戰士們在充滿硝煙的戰場上奮勇殺敵,銳不可當,贏得了最終的勝利。 2、轉彎抹角——抹角:挨著墻角繞走。沿著彎彎曲曲的路走。比喻說話繞彎,不直截了當。 他說話直截了當,從不轉彎抹角,大傢都很欣賞他的直爽。

蝸角虛名成語故事_成語“蝸角虛名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戰國時,魏惠王與齊國田侯牟結成聯盟。後來田侯牟背叛了盟約,魏惠王非常氣憤,打算派人去刺殺田侯牟,以此發泄心頭的憤怒。公孫衍(yǎn)聽說後對魏惠王說:“大王身為一國之君,卻采取一般百姓的報復手段,我真替大王感到慚愧。不如給我20萬甲兵,攻打齊國,活捉他的老百姓,搶走他們的牛羊,使田侯牟一想到此事就渾身冒汗。在此之後再攻占他的國傢,捉住他,鞭打他的背,折斷他的骨頭。” 季子在一旁聽了,恥笑說:“修築一道十丈高的城墻,已經築了七丈,又把它毀壞,豈不是有意勞累百姓嗎?魏國有七年不打仗了,這是一件好事,是大王立國之本。公孫衍這個搗蛋的人,無端挑動戰爭,大王不要聽他的。” 魏國朝廷的這場爭論,被一個叫惠子的人聽見了,他弄不清究竟采取哪一種方法才對,就請教一個叫戴晉人的讀書人。戴晉人先未直接回答他,而是說:“蝸牛的左角上有一個國傢叫觸氏,右角上有一個國傢叫蠻氏。有一次兩國為了爭奪地盤而發生戰爭,雙方大戰了半個月,死亡好幾萬,一時間弄得遍地都是屍體。後來觸氏國打勝,乘勝追擊,占領了蠻氏國不少的地方。” 惠子聽後,笑著說:“哎,你也太誇張了,世界上哪有這樣的事!”戴晉人解釋說:“事情雖然有些誇張,但道理是一樣的。蝸角兩國所爭奪的地盤,人類看到不過是針尖大;同樣,人類所爭奪的地盤,一個真正完美的人看來,也不過針尖大。他們完全是為了虛名在進行戰爭!”惠子佩服地說:“你的見解太新鮮了!”

管仲與鮑叔牙成語故事_成語“管仲與鮑叔牙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管仲是齊桓公時的名相。他年輕時很窮困,曾與好朋友鮑叔牙一起經商。鮑叔牙非常了解管仲,深知他是個有才華的優秀人才,因而處處關心、遷就管仲。 有一次,兩人一起到南陽做生意,分錢時,管仲給自己暗暗多分了一些。有人問鮑叔牙:“您明明知道管仲欺騙了你,為什麼還要信任他呢?”鮑叔牙說:“他騙我是出於無奈。他比我窮,傢裡還有老母要供養,他比我更需要錢,我應當原諒他。”管仲有時為鮑叔牙辦事不成功,但鮑叔牙根本不介意。因為他能體諒一個人辦事要看時機是否合適,時機不利則辦事不力,而不是因為管仲太笨。 管仲曾三次做官,三次被罷免。鮑叔牙理解管仲,知道並非他不是賢才,而是因為未遇上好時機。 後來,管仲為齊國公子糾效力,鮑叔牙為齊國公子小白辦事;但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為爭王位打起仗來,公子糾戰敗身死,管仲成了囚犯。鮑叔牙千方百計說服已被立為齊桓公的公子小白,不僅將管仲釋放,反而拜他為相。鮑叔牙卻自願在管仲手下做事。

饑寒交迫成語故事_成語“饑寒交迫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饑餓與寒冷一同迫來。形容窮困潦倒。 【出處】宋·王讜《唐語林·政事上》。 唐高祖李淵愛護士兵是出了名的,他做事從不武斷,凡事都要經過深思熟慮才下決心。遇到比較復雜的案件,他會親自提審犯人。 當時,武功有個叫嚴甘羅的人,在地方上因為搶劫犯了法,被官吏抓來關在監牢裡。正逢高祖親審囚犯,官吏將嚴甘羅押到高祖面前。

一錢不值成語故事_成語“一錢不值”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?

【釋義】值:指貨物與價值相當。連一個銅錢也不值。形容毫無價值或價值微不足道。 【出處】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。 灌夫,字仲孺,穎陽人,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武將,他馳騁沙場屢建奇功,被漢武帝封為淮陽太守。 長期的軍旅生活,使灌夫喜歡結交英雄豪傑、俠義勇士,與他們稱兄道弟,舉杯狂飲。他願意親近地位卑下的人,而對那些朝廷權貴,灌夫一點也看不上眼,絕不趨炎附勢。一次他多喝了一點兒酒,竟然把竇太後的兄弟給打了,險些丟了性命。